第六十四章 未来涉及(1/2)
当天下午,陆承宇和文野带著部分团队成员搭乘最早的航班赶回魔都,除了在飞机上短暂休息了一会儿,两人几乎全程都在交流《药神》的后期剪辑思路。
虽然在剧组时也没少討论,但真正进入实操阶段,很多细节必须重新推敲。
这一版《药神》的剧本,与未刪减的原片不同之处在於,陆承宇在设置剧本框架的时候,就以原时空公映版为基底,提前砍掉了所有会触碰红线的段落,根本没给后期刪减留余地。
而《药神》原片则是拍摄完成后,经过多次刪改,才得以过审上映。
当初文野曾提出想加入一些更个人化的艺术表达,被陆承宇果断拒绝,他清楚那样只会增加过审难度,实属给自家片子上强度了。
与其拍了再刪,不如一开始就避开雷区,乾脆不拍。
这样做,也有许多好处。
相较原片的情况,不仅降低了上映审查难度,也实际减少了拍摄工作量,连带节省了製作后期的时间,整体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还省钱了!
这意味著,能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宣传。
飞机一落地,陆承宇先送睡得迷迷糊糊的姜珮瑶回公寓休息,昨天骑马到半夜,確实把她累惨了,他自己却转身就赶回公司,和文野扎进剪辑室,立即投入紧张的前期准备。
《药神》这部电影,实际在剪辑难度上,仍然不小。
何况,现实题材的敘事平衡,向来不易把握,影片取材於真实事件,拍摄与剪辑需要避免过於沉重的说教感,这是极为忌讳,且受观眾反感的地方。
像是影片里涉及法律与道德灰色地带的內容,需在保留批判性的同时谨慎避开红线。比如结局那句“法外施仁”的温情处理,就是一种典型例子。
所以,这类剧本如果完全照真实人物经歷来创作,容易变成纪录片,还会缺乏戏剧感,因此,在最初创作和后续拍摄时,难免要进行一定限度的適度改编。
从而在剪辑阶段,更需在纪实风格与画面节奏间找到要点,儘量確保观眾既能共情又不感到压抑。
尤其像是《药神》的剪辑,需要多线敘事整合,主角程勇从“药贩子”到“药神”的转变,病患群体的生活困境,执法与道德的衝突等多条线索交织,使得剪辑时既要清晰,又不能信息过载,给观眾看得混乱的感觉。
因此情绪关键点,特別需要精细处理,这涉及到影片的核心看点,也会影响到观眾情绪。
比如,吕受益自杀、病友送行等高光戏份,既要有足够的情感铺垫,也得控制节奏,避免拖沓。
这需要通过镜头长短、音乐衬底甚至空镜切换,精准地调动观眾情绪。
又像是,程勇在第一次卖药时除非灰色地带时的慌乱情绪,与最后从容赴死的心態对比,必须通过画面和剪辑突出他內心的成长。
同时,影片前半段的黑色幽默与后半段的沉重悲情,也需要自然过渡,不能显得割裂。
所有这些,都是陆承宇和文野在进入实际剪辑前,必须达成共识的地方。
...
次日一早,陆承宇和文野就正式投入了剪辑工作,一连几天,两人几乎在公司加班加点,终於在一周內完成了《药神》的粗剪版本。
晚上十点多,公司其他人陆续下班,剪辑室的其他人员也被贺明带去吃夜宵了,只剩他们俩还留在里面。
姜珮瑶贴心地送来两杯枸杞茶,两人一边休息一边隨意閒聊,陆承宇喝著茶,翻看陈梓希发来的资料。
这是一份来自各大表演院校,和有一定演出经验的素人名单。
里面有些人还在校读书,有的毕业后演话剧,也有在剧组跑配角,还兼职做模特的。
文野虽然一脸倦容,精神却格外亢奋,他刚刚听到陆承宇电话,知道对方明天要去京都见王常田和韩三坪,忍不住又絮絮叨叨起来道
“老板,真不用我跟你去?”
“老板你和光线、韩董都约了,他们两个人,你带我去,我给你镇场子!”
“老板,你说句话啊!”
“看什么东西这么入迷呢。”
陆承宇没抬头,文野就凑过去瞥了一眼,发现自己老板平放著手机屏幕上。
是一张眉眼清秀的女生照片,看就是还在上大学的模样,顿时笑起来,打趣道
“哟,这小姑娘挺俊啊,老板你家亲戚?”
“想多了,这是梓希姐帮公司筛选后,適合签约的新人名单。”
陆承宇抬头瞥了不著调的文野师兄一眼,目光又落回手机屏幕上,这张入围了今年微博活动,校园美少女大赛30强的照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