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四十九天功(1/2)
陈常升眼繚乱的看著石像前悬浮的符號,此刻正在努力的將这些符號记在心里。
这是一篇关於修仙的功法,叫做《四十九天功》
他虽看不懂这些符號,却能领会其中含义。
功法內容提及“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其一”,示意大道之规律,共有五十之数,天命衍化四十九,遁其一乃所谓变数。
至於为何叫做《四十九天功》而非《遁一天功》,亦或是《大道五十天功》,是以其中“天命四十九”为基础所创之法,且与传闻中的修炼方式略有不同。
陈常升自是知晓修仙为凝气、炼气、筑基、金丹。
然这《四十九天功》合於“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之理。其功以四十九为纲,以“遁去之一”为机,循天道衍化之序,修人道超脱之能,共分七境,境各七天,七七四十九日为一轮转,周行不殆。
初境“窥玄”,需七日筑基。每日寅时面南而坐,观周天星辰之芒,引气入体。气从百会入,沿督脉下行,经玉枕、夹脊、尾閭,至会阴,復逆任脉而上,过膻中、中脘,归下丹田。
此境要在“识常”,明晓天道四九之规,如昼夜交替、寒暑往来,皆为定数。是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之谓也。
二境“破执”,亦七日修行。於辰时面东而立,采朝阳初升之气。引丹田灵气入四肢百骸,刻意留一丝於掌心劳宫穴。
此即“遁去之一”,藏而不用,如种子埋土。行功时需断“得失、强弱、生死”三执,若执念生,则灵气滯,如江河遇阻。当学水之柔,隨形就势,方得流转之妙。
其余五境,复杂繁多,陈常升只得努力记於心中,待日后修炼时再说。
除此之外,此功修行,需知“四九为常,一为变数”。
守常可立根基,用变可破困局。若执於常而不知变,则如刻舟求剑,难成大道;若逐於变而不守常,则如无根浮萍,终致倾覆。
唯常变相济,方得《四十九天功》之真意。
“天功”內容之意,使陈常升大为震撼,这是他首次真正意义上看到修仙“功法”,自己虽无修仙之姿,但却能感受到此功所提“一为变数”,意味凡躯亦可修仙。
七境各修七日,四十九日为一转轮。
转轮七境,等同《岳家刀法》內息纲要,运转內息於体內周天之意。
如今陈常升已是宝体,非凡人之躯,更是能吸纳天地之灵气入四肢百骸、五臟六腑,若按照《四十九天功》修行,当可真正踏上修仙一途。
待將功法內容全部熟记於心,陈常升转身便对盘坐而立的尸骸接连跪拜。
“前辈所留之法,恐是为后人所留,晚辈多谢前辈赐法!”陈常升从地面站起,心中感慨万分。
传闻仙人可推算过往未来,兴许是这位仙人生前便已知他要来此,故而留下这般功法。
若他方才带著黑铁剑与戒指转身离去,恐不会发现这石像所留。
儘管这也有巧合的可能性,陈常升依旧將一切都当做是“尸骸仙人”生前早已推算到的结果。
至於石像的头去了何方,眼下石宫再无多余之物,自是无从考究。
陈常升將尸骸背在身后,临行前瞅了眼桌上的青铜灯盏以及地面的玉石蒲团以及人皮,顺势以供桌黄布包裹尽数带走。
玉石灵气浓郁,入手冰凉,股股灵气顺著陈常升的右臂蔓延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在这一瞬间,陈常升呼吸间,口鼻七窍皆有白雾喷涌,好似要当场飞仙而去。
“汪汪!”
小土狗见陈常升如此,连忙狗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