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关山五十州(1/2)
与卢建斗的第二次相遇,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石开的心湖,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
回程的马车上,石开没有了往日的慵懒,他靠在车厢壁上,双目微闭,脑海中却反覆迴响著那句诗。
“男儿何不带吴鉤,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的诗,他前世是读过的。那股子奇诡、雄壮、甚至带著几分神经质的豪情,曾让他心折。可当这句诗在这大明末年的寒风里说出来时,却別有一番石破天惊的滋味。
它不再是纸面上的浪漫,而是化作了一柄冰冷的铁鉤,狠狠地鉤住了石开的心。
躺平?
当个富家翁,左拥右抱,安逸度日?
这个念头在卢建斗那双深邃眼眸的注视下,显得如此可笑和幼稚。
林沈那样的蠢货,靠著裙带关係和骯脏交易就能身居高位;王临恩那样的偽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逼著手下劫掠百姓;京城里那些所谓的东林君子,清流名士,贪婪起来比阉党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及京师里,乾清宫里,龙椅上的那位“劳模皇帝”。
“庄烈愍皇帝”猪油煎。
整个大明,就是一艘正在加速沉没的破船,船上的人不是在疯狂地凿穿船底,就是在爭抢著最后几块漂浮的木板。
自己这点產业,这点势力,在这滔天巨浪面前,算得了什么?
“收取关山五十州……”石开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
他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不认为自己有那样的天命。但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想要保住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想要让身边的人能活下去,单纯的“躺平”和见招拆招,是远远不够的。
他必须主动出击,在这艘破船彻底沉没之前,为自己打造一艘足够坚固的诺亚方舟。
“少爷,到庄子了。”石虎的声音在车外响起。
马车缓缓停下。
石开睁开眼,眼中的迷茫与激盪已经化为一片深沉的平静。他掀开车帘,正月初二的阳光並不炽烈,照在石家庄熟悉的青砖灰瓦上,透著一股安详。
这里是他的根。
下了马车,管家石安早已带著几个庄子里的管事在门口候著了。见到石开,眾人纷纷躬身行礼,口称“少爷新年安康”。
“都免礼吧,大过年的,別搞这些虚的。”石开摆摆手,脸上掛著温和的笑意,將那份在府城里养成的威严与煞气收敛得乾乾净净。
他先是去祖祠上了香,算是对这个身体的祖宗有个交代。
而后,他没有回宅子休息,而是直接对石安说道:“安叔,带我到田里去看看。”
石安一愣,有些不解:“少爷,这天寒地冻的,田里光禿禿的,有啥好看的?地都冻得跟石头一样硬,开春还得些时日呢。”
“就是去看看。”石开不容置疑地说道。
石安不敢多问,连忙跟在后面。
石家庄的田地,大半都是旱田,只有几十亩是靠近漳河故道的水田。此刻,田野一片萧瑟,枯黄的麦茬覆盖著大地,在寒风中微微颤动。
石开踩在坚实的田埂上,抓起一把泥土。土质很不错,是肥沃的黄褐土。
“安叔,咱们庄子里,一亩地能產多少粮食?”石开问道。
“回少爷,”石安立刻答道,“若是风调雨顺,旱田里的小麦,一亩能收个一石半,好地能到两石。水田里的稻子,那可就金贵了,一亩收到三石都有可能。”
石开点了点头。这个產量,和他记忆中明末北方的数据差不多,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咱们用的犁,是什么样的?”石开又问。
他心里盘算著,自己好歹是个穿越者,总得搞点技术革新。什么曲辕犁、高炉炼钢,这些经典的穿越者福利,总得用上吧?
尤其是这曲辕犁,操作灵活,省力高效,一旦推广开来,生產力必然大增。
石安听了,更是一头雾水,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少爷,自然是曲辕犁啊。这犁从唐时就有了,咱们大名府这边,但凡是殷实些的农户,都用这个。轻便,好使唤,一头牛就能拉得动。”
说著,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户人家墙根下放著的农具。那木质的犁架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犁壁、犁评、犁箭一应俱全,正是石开脑海中曲辕犁的模样。
石开:“……”
他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
闹了半天,人家早就在用先进生產工具了。自己这个“先知”想搞技术革新,结果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土包子。
他又不死心地问了问播种、灌溉、施肥的方法。
石安对答如流,什么点播条播,什么桔槔轆轤,什么粪肥草木灰,说得头头是道。
石开听完,彻底没了脾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