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咏菊(2/2)

“好。”

左今昭答应。

只听左平谦高声吟诵,声音传遍四方: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仅是第一句,就让陈秉浑身一震。

自古以来爱菊之人不少,他们爱它的品性,认为它生长於寒风之中,与百不同,是君子所应该追求的高尚品质,所以多为借菊言志的诗词流传於世。

甚至不乏有愤世嫉俗之人,同样以菊作诗,诗中却是言辞犀利,颇有种孤愤之感。

但这首诗的开头则有不同的看法,指出了这只是菊的天性使然,並非为了高尚而去高尚,去追求超然脱俗的与百的生长环境相对立。

这其实只是它的生长习性而已,並没有刻意的去追求什么。

其余人也是心中震动,等不及的要听下文。

左平谦继续诵道:“菊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

陈秉呼吸一滯,眼神涣散了几分,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被人理解了的感觉。

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是很容易与诗词產生共鸣的,这是一种意志的抒发与精神的寄託。

不是春光有意的去排斥菊,而是菊主动选择了傲立於风雪之中。

没有激烈的陈词,没有言志的傲然,也没有选择去贬低其他,藉此抬高自己的地位与价值。

菊选择立於风雪,不与百爭艷,这只是它自己的选择而已。

“万物不趋同,顺应本心即是圆满……妙极,哈哈哈,妙极!”

陈秉先是低声喃喃,最后却是越发喜悦,竟都笑出了声来。

当初身在官场,陈秉始终不愿与那些尸位素餐、口口声声说是与光同尘的人同流合污,所以才遭人排挤,终日鬱郁。

他开始怀疑自己为官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这样令人作呕的官场,到底有什么值得天下学子苦读圣贤书,挤破了脑袋都想要进来的?

他也见过一些人,一开始满腔抱负,立志要做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最后,他们慢慢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初心,成为了自己抱著圣贤书苦读时,最討厌、骂得最狠的那一种人。

之后,陈秉便选择辞官来书院教书,面对一张张朝气蓬勃、渴求知识的面容,终於感受到了浑身轻鬆,只觉得迷雾消散,未来一片坦途。

结果倒被那些人讥为自命清高的迂腐之徒。

即使后来陈秉一直也这般以为,他觉得自己就是因为瞧不上那些庸碌之辈,才回到书院做了教书先生。

面对他们的嘲讽,他非但不恼,反引以为傲。

自己本就与他们不同,本就比他们高洁,比他们更心怀天下。

可每当想起时,心底总梗著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鬱结。

如今听到这首诗,他终於想通了,他陈秉不是被排挤出官场的,他是自己不想干了,不想跟那些鸟人一样,做一些自私自利的鸟事,欺下媚上,纵情声色。

他彻底念头通达了!

陈秉哈哈大笑,笑的很是开怀,但直到他回头,却猛然发现其余三位大儒正在拿著各自的小印,朝著自己的菊图之上狠狠的盖章。

“我靠,住手!”

陈秉大惊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