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怜月(1/2)
“噢?题诗?题了什么诗?”有人著急的问道。
“叶兄说的如此神秘,莫非那左今昭还作出了什么佳作不成?”
但凡舞文弄墨之人,无不对诗词心有所往。
一首绝妙诗词,寥寥数语间便能道尽人间百態。读者品读时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笔下的万千气象,甚至只需要几个字句,便叫人恍若置身於诗词所勾勒的意境之中。
“佳作?何止是佳作?!”
叶良辰拍案而起:“两首诗如今皆无诗名,诸位且听叶某细细道来。”
眾人翘首以盼,叶良辰清了清嗓子,道:“虽无艷態惊群目,幸有浓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中掉下玉搔头。”
眾人神色皆是一怔,低声喃喃。
有人呼吸微钝,说道:“叶兄,可否再念一次?”
叶良辰点头,又念了一次。
“好一个『幸有浓香压九秋』!这看似素淡无华,却以暗香震慑秋日,倒像极了那些不显山露水,却胸有丘壑的真高人!结合其后两句,当真是把给写活了……这定然便是两幅画中,『茉莉』的题诗吧?”
此人说完,满脸期待的看向了叶良辰。叶良辰点了点头,表示的確是茉莉。
“这个『压』字当真是妙极!”
“好诗啊,我辈读书人,求的不正是这般风骨?不求闻达於诸侯,但求胸藏锦绣,自有一缕幽香。”有人只觉念头通达,胸中的感怀再次浮现。
眾人目露神采,惊嘆连连的同时,也有人开始好奇另一句咏菊诗。
皆知陈大儒爱菊,那想必这咏菊诗只会更好吧?
叶良辰缓缓踱步,似要七步成诗:“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
“哐当”一声,有人手中的杯盏落下,辛辣的酒水溅在了自己那张瞠目结舌的脸上。
“'菊自择风霜国'!”
他忍不住讚嘆:“这菊自甘清冷,倒比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强上百倍!”
“'不是春光外菊',此言大妙。不是春光拋弃了菊,而是菊主动选择了风霜啊!”
另一位青衣儒生若有所思:“万物各有本性,何必强求一律?此诗看似咏菊,实则道出了立身处世的真諦。”
“最妙的,当是'谁贪寒瘦厌年华'这一问。世人总说菊清寒瘦弱,却不知这正是它的本性所在。正如我辈读书人,安贫乐道,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眾人纷纷点头称是,一时间席间议论纷纷。有人讚嘆道:“此诗当真是把菊的风骨写活了,与方才那首茉莉可谓异曲同工。”
叶良辰笑看眾人討论,待声音稍歇,才缓缓点头:“诸位高见,此诗確是另一幅'菊图'的题诗,乃是左平谦从其兄长处求来,送於陈大儒的寿礼。”
有了这两首诗做铺垫,左今昭长相如何在这群儒生心里早已经不重要了。
但若是真如叶良辰所说的'如同妖孽'......
他们不免更加好奇了,被这两首诗彻底勾起了兴趣。
“哎呀,本来我对这左今昭並无好奇之心,但如今被叶兄这么一推崇,我是真好奇的心痒难耐啊。”一人说道。
“不知何时能拜见一下左今昭左兄,此人真乃大才!”
“怕是难咯,左兄可是上柱国的孙子,如今更是任职大理寺司直,岂是我等想见就能见得?”
就在他们因见不著左今昭而喟嘆的时候,叶良辰则公布了一个让人欣喜的消息:“诸位莫急!叶某曾听闻,三皇子殿下將在十日后於京郊秀山湖畔举办一场大型诗会,左公子如此大才,又得陛下赏识,他定然是会成为座上宾的。诸位若是有暇,届时大可以与我一同前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