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携民南下(1/2)

王迢愣了一瞬,目光满是愕然,怎会有人在大庭广眾之下说出这等叛逆言论。

这处窝棚,可是四处漏风,若隔墙有六耳定会叫旁人听去。

更何况商量这种事,不应该在某个秘密场所吗?屋子里还挤著他妻子、儿女,以及陈途安的妻妾丫鬟。

看著眼前笑容真诚的少年,王迢有些懵,难道是在诈他?

也对,对方可是皇帝亲封的三品道官啊!怎会做这等逆反之事,一定是在诈他了。

“恩公慎言!”王迢板起脸,一本正经道:

“贼人之事,迢也是听人所说,並不知实情。”

他先將自己摘出去,继续说道:

“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恩公可万万不能乱说。

自古民间揭竿而起者,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瓦岗、唐之黄巢,哪个成功了?”

王迢似是说到动情之处,嘆息道:“皆是为王先驱罢了!此次若有人裹挟乱民起兵戈,亦难成事。”

陈途安笑了笑,这傢伙先把自己摘出去,又劝他不要胡说,再降低他对此次民变的心理预期,明摆是不信他。

不过若是换陈途安是王迢,也不会信自己。

谋逆之事,就没有他这样,叭叭著给人说的。

陈途安却装作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眉头一挑道:“哦!王先生是在教我如何成事?

先生果然大才,以上民间揭竿而起者皆不可取,定是有可取之策了,还请先生教我。”

窝棚低矮,陈途安起身一半,便躬身拜下。

王迢连忙闪身躲过,眼神幽怨地看向他,搞不清他是真听不懂还是装的。

他连忙说:“恩公不必如此!”

同时又急又气,咬咬牙索性摊牌说:“恩公还是快走吧,再不走就走不了了!也勿要再南下反家,赶快进京逃命要紧!”

他正说著,胳膊却被一只手臂抓住,猛地抬头就见陈途安目光如电般看向他,声音掷地有声道:

“王先生,你可知我为何会在此刻南下?亦可知,我为何会被昏君赵佶封为道官!”

王迢听到陈途安口中的一声昏君赵佶,他脑海中如轰然炸开,震在原地。

他这才明白,眼前少年怕是所言为真!

听陈途安继续说道:“我成道官,乃赵佶为粉饰太平,以所谓转世仙童自欺欺人罢了。

去岁大水,从杭州到楚州,四处皆是灾情,却不见朝廷賑灾,有忠直之臣言“天罚!”,妄图唤醒昏君赵佶。

可惜赵佶乃独夫,独夫怎会被叫醒?他一直就清醒著!

当时我与会稽县尉,一起献上兵刃图纸,却年弱被他逼迫,强封道官,称为人瑞,以欺天下人之心。

如此昏君,百姓不反如何求活?”

说到这里,陈途安摇头道:

“王先生可知,我当时北上才十三岁,见饥民无食、官府不做为,是何等心情?

但途安无能,无法救济灾民。这才利用所谓转世仙童的身份,与贼道人王安合作,半逼迫半利诱,当地道观寺庙捐出钱粮,以救万民。

如今天下將生变革、乱世將至,吾虽年幼亦有活民之心,不忍视万民於水火之中。

途安家中颇有家资,与越州摩尼教头领裘大师关係非同一般,此起事吾家亦当从之!

希望先生能信我,携民隨我南下越州。”

陈途安实际看上的是这些流民,王迢虽然有些才华,却还不至於他大费口舌。

王迢既然能带著乡人,一路南下至杭州,在流民中肯定有些威望。

若是能引动万民,里头只需几百青壮,也是极大助力。

更何况,他真正要的並非青壮之兵,而是能耕种之民。

同时能在乱世到来前,能救下多少是多少吧。

方腊起义,两浙有二百余万民死於半年间,其中多为官兵所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