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组建亲军(2/2)

放眼望去,还未建成的营地內,乌压压全是人。

陈途安顿感头大,首先他还没管过这么多人。

其次他和这些流民们,还未真正建立联繫,一直以王迢为桥樑在沟通。

骤然要管这么多陌生人,是要出乱子的。

况且上万人每日吃嚼,也不是个小数目。

他连忙召来王迢,让他將其中三分之二挑出来,他將派船送他们去曹娥镇,和他们家人一起安置。

並给他设了个標准,陈途安说道:“家中独子且没有子嗣的离开,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离开,弱力者离开。

並让他们留下的人,十人一队、五十人一屯,有相熟者可自行挑选出什长、屯长和副屯长,若是没有相熟者,以勇力选拔。

將选出者登记造册,按照宋禁军標准七成发粮餉。”

这些人日后將是他的亲军,需要早早建立起军制。

让他们有先和相熟者组队,就是免去新军磨合,也更好指挥一些。

这么早就登记造册、发粮餉,就是建立职业军,而不是普通农民兵。

他先设置基础的部分,再在这些屯长、队长之中,挑选可任事之人。

可惜他对练兵之事,知道的不多,练兵还是得靠他老岳父。

王迢看出陈途安的做法,刚要领命下去执行,又被他叫住。

“你在流民里,再找一些有学识者,我要挑选行书。”

行书就是秘书,一般帮忙起草文字、颁布命令,大宋所有开府將军,都有的基本配置。

这涉及到军令能否通行,十分重要。

王迢离开后很快去著手此事,相比於挑选战兵、招来几个秘书还是很简单的。

王迢同乡里,就有很多读书人,不过他也没全挑同乡,一共找到二十余人,供陈途安挑选。

这二十余人,在见到陈途安后,一个个都勇於表现自己。

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失意举子,若是陈家能起势,他们这些秘书,就是最基本班底。

陈途安在他们当中,选了三个当自己秘书,分別叫:何常、张岁山、李曄。

三人有个共同点,都精通法学,以后可以担任军法官,也可外放管理一地。

然后又挑出五个擅算者管后勤,专门做登记造册的事,为首之人叫做马霖。

做完这些,陈途安將安营扎寨的事交给他们,转头跑去自己老爹营里,向对方討要粮草、物资、军器。

——·——

十月末,起义军攻了几次越州城,都被挡了回来。

这主要还是起义军军纪差,就是一群乱糟糟的流民,兵器、盔甲更是没多少。

再加上越州城坚固,又是两浙路驻军之地,里面驻扎著五千湘军(不满额),很难短时间內攻破。

歷史上裘日新就没破开越州城,转而和方腊大军合兵。

但隨著时间推移,起义军在一次次衝锋、练习中,也逐渐向正规军靠拢。

陈途安此刻正在点將,过去半个月,终於从上万人中选出两千七百余正兵,又有一千辅兵。

两千七百正兵中,刚好分出五营为一军之数,又从中挑出两百最壮硕者,充当陈途安近卫营。

亲卫营共有两个都头,还没设指挥,陈途安打算將这个位子交给表哥王金,这种要紧的位子,还是得亲人才能靠得住。

余下五个营,都还没都头以上的將领,最高到屯长。

今日正是陈途安点將,在这一百个正副屯长中,选出有武力的担任都头,有武力又读过书的担任一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