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韩世忠想打游击(1/2)

最终能臣拧不过佞臣,种师道灰溜溜带兵离开,前去剿婺州起义军。

但在他离开前,童贯甚至扣下王渊那一万人,理由是这王渊所率的一万人本就不归种师道管。

种师道当场脸都气绿了,王渊部哪里还有一万人?其中三千多人,都是从他军中调过去填补的!

可童贯铁了心要吃下这一万人,因为他在睦洲连续作战,损兵折將颇多,又分兵来打陈贼,手上只有六万余兵力。

他若是与种师道合作,兵力还能超过十万,但眼见已经包围陈贼,就等著渡江剿灭对方,童贯哪里肯分出自己的功劳?

这才起了拿回王渊部,那一万兵卒的心思。

种师道再不满又如何?他童贯是主帅,想如何调兵,哪里还要考虑他人?!

休整数日,打探完消息后,童贯大军终於开动。

近八万大军一路开至余姚江江岸边,对岸便是余姚县城,二者可隔江相望。

只是江上船影幢幢,每隔二三里就有一艘五百料大船,此二三里之间还有各式或数十料、或上百料船只不停上下游弋,一刻不停的巡逻。

而千料以上大船,皆停泊在越州城外的镜湖与明州城外的广慧湖中。

这是因为余姚江江面宽阔,但吃水不深,能过大船的只有中央水域,大船一旦入江就很难原地掉头。

陈家才將水军分散部署在两湖之中,以备隨时支援对方。

童贯见了这般阵仗,也终於理解王渊和种师道的苦衷,他立刻派人速速前往洪湖调集水军。

此时已至十月,童贯出兵整整一年了。

——·——

余姚县做为漕运河边的大县,甚是富裕、城墙修得高大,但城中人口没那么多,因此整个县城较小。

此时余姚县內,陈途安所率五千军队驻扎在县城中。

另外一万军队则分別在城外东西两面扎营,与余姚县內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

陈途安所率军队,几乎是和童贯大军前后脚来到余姚境內。

自从他撤军曹娥江东岸后,一直未返回越州城,而是观察著宋军动向。

直至童贯大军到来,陈途安才知道方腊已经没了,下一个目標便是陈家。

他派人通知他爹陈举礼的同时,又將剡县与新昌郊外,以及余姚北岸的百姓统统转移到越州。

这些百姓若不转移走,等宋军一到恐怕会再次面临曹县惨剧。

这些百姓,尤其是剡县与新昌县外,经过连续几轮战火蹂躪。

儘管已经秋收过,他们却连吃不上饭,粮食皆先被裘日新收了一遍,后宋军来了更是如同蝗虫过境,挨家挨户搜颳得乾乾净净。

听到陈家管饭、还给他们分地,一个个口称陈途安为小青天,他老子陈举礼为青天,他祖父陈启坊则是老青天。

这等混乱的世道中,別说给百姓饭吃,就是不纵兵劫掠的官兵,都少之又少。

可陈家名义上的贼军,却做到了这一点。

看似实在太不可思议,但又再正常不过——歷来压榨最狠的,不就是官府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