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星系消失,空间世界(1/2)

第143章 星系消失,空间世界

和类地行星的简单粗暴不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行星,奥丁在行星上部署了大量弱力-电磁力耦合场发生器。

这些装置全都被植入到木星最深处。

在耦合场发生器的作用下,氢原子核在特定区域被融合成氮,未被聚变的氢则被电离,接著形成炽热的等离子体。

其释放的能量被特殊的力场约束网络引导著,直接输送到预设好的核心动力模块。

整个第一阶段持续了五年,直至太阳系內所有的行星,全部被拆解,並根据其特性以及拆分出来的物质元素进行分类储存。

当足够多的粒子被输送至原木星轨道的构建区,太阳系编织协议第二阶段启动,空间泡构建。

以诸多行星拆解的铁镍粒子为原料,强磁场將诸多原料压缩成直径2000公里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球”。

这个超高温核心通过调控强力与弱力的耦合,触发可控质子衰变,能够產生相当於5个太阳的瞬时功率,足以驱动整个系统的运转。

同时外层结构採用小行星带的硅、碳粒子重组而成的夸克聚合材料,强度是钢铁的10倍,却又能像流体般变形。

20公里厚的外壳表面布满力场节点,而在核心与外壳之间,还有千万个功能单元均匀分布,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

为了保证脱离恆星,內循环依旧能够进行,科尔还特意对其进行优化。

除核心质子衰变外,还有一个巨大的球状建筑正在构建中。

那是科尔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恆星系拆解装置。

这个巨大的装置,內置强核力解缚速环,以及聚变引导和能量约束网,通过內部统一立场协调中枢进行操控。

可以直接对行星以及恆星进行拆解,以及物质重组。

要是配合质子衰变核心,甚至可以直接对整个恆星系进行同一时间的拆解。

不仅如此,在这个直径500公里的装置上还部署了大量星际物质捕获网。

这些捕捉网会通过电磁力场吸附星际氢、氮粒子,直接转化为能量,每年可补充相当於十个地星质量的燃料。

確保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能稳定进行。

完成这一切,接下来最后一步是將整个系统装入空间泡。

从奥尔特云內侧开始,一道由电磁力与强力耦合形成的淡紫色屏障凭空出现,並迅速向內收缩。

当屏障掠过太阳时,力场设备启动。

已经暗淡了一半,但却依旧狂暴的太阳耀斑被引导成定向射流,最终形成一个厚三米,却能抵御超新星爆发的屏障。

而残存的物质,则是被奥丁塑造成一个巨大,足以容纳数万亿人口生存的生態模擬区。

隨著屏障逐渐稳定,最终整个太阳系被彻底打包,形成一个直径5000公里的空间泡。

从外部看,这个空间炮就像一颗悬浮在宇宙中的蓝宝石。

內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星球”,只有包裹著粒子海的生態区。

灵神级战舰內,看著这持续了12年才完成的工程,即便是科尔也不由的感觉自己的核心意识一阵震盪。

奥丁的工作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就该他了。

心思一动,原本平静如水的空间开始扭曲,隨后復於平静。

然而悬浮在宇宙深空的空间泡,就像被什么东西吞没似的,一点点消失。

三十天后,巨大的空间炮彻底消失在宇宙中,原本太阳系的位置只留下一个直径一光年的空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