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高瞻远瞩(1/2)

远在成都的诸葛亮接到了来自赵云的急报,不禁脸色微白,不自觉地咳嗽了几声!

这些时日为了统筹后勤、稳固益州而日夜操劳,本就已经有些精力不济,遭遇如此惨败更是让他心中痛惜。

“数万精兵尽丧,陛下也危在旦夕!”

但他终究是当世杰出的战略家,气度不凡,虽然心神一震,但还是稳定了下来,看向墙面高掛的地图,上面標註了刘备、陆逊在战前各自的排兵布阵状况。

“果然是火攻!”

诸葛亮將书案上刚刚写好、墨跡未乾的奏章扔在了一旁,正是他劝諫刘备夷陵茂林丛深,不可贸然进兵,以免对吴军的火计所伤,此时显然已经无济於事了。

“如今陛下已经被困马鞍山,以陆逊的用兵风格,必定会穷追猛打,不会给陛下留喘息的机会。”

“以陛下残余的兵力和惨败之后的斗志,很难突破陆逊的重围,当务之急,便是派一支精兵前往夷陵接应!”

“距离陛下最近的便是江州,子龙將军威名远播,由他出战是再合適不过了!”

想到此处,诸葛亮当即坐下来,草擬了一份军令,准备让赵云率军突破巴东,速速赶往夷陵前线接应陛下。

为了避免子龙恋战,他还再三强调,胜败不重要,只要救回陛下,大汉的基业便能保住,退守奉节便可。

诸葛亮自己也想要整顿行装,安排好成都的事务之后,亲自赶赴前线督战,並且让手下亲兵暗中对太子刘禪加强守护,以免发生意外。

作为大汉的丞相,他不得不考虑到,万一陛下在此战中驾崩,那么如何善后、如何扶持后继之君便会成为头等大事。

丞相府的灯火又是连著两夜彻夜通明,诸葛亮费尽心思安排著各项紧要事务,尚书郎蒋琬、太子舍人费禕、太子洗马董允等都在旁协助,直到天明。

“依下官之见,前线战事、陛下安危固然紧急,但是成都的形势也很复杂,还有许多当地豪强官员蠢蠢欲动,若是丞相离去,恐发生变乱,危及大汉的基业,岂非更令陛下担忧?”

蒋琬常年跟隨诸葛亮处理政务,深得其信赖,因此说话直言不讳。

而费禕也同意蒋琬的意见,与他不同的是,费禕对於军事更为通晓,他进一步劝说道:“夷陵之战,我军已然大败,派一上將统军接应陛下撤退足矣,就算丞相亲往,又能如何?”

诸葛亮素来器重两人,视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此刻听他们这么说,面露苦笑道:“公琰、文伟,两位都是一时之俊彦,所言自然有理,稳定成都的重要性確实不下於救驾。”

“但我受陛下三顾茅庐之託,十余年来倾心信任,付与军国大事,君臣之情岂能以言语尽述?”

“如今陛下身处危难之际,我若不亲往,此心难安,也无法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不必再说了,成都的政务你们几位暂时先接下来,若有不决之事,可以向子初大人请教商议。”

诸葛亮口中子初大人,便是现任尚书令刘巴,此人“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虽然算不上朋友,但却是诸葛亮放心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