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章 智囊(1/2)
洛阳皇宫,永寧宫,昭阳殿。
三十四岁的郭太后端坐在最上首,前面一面玳瑁雕刻的珠帘,將朝臣隔开。
隱约能看见,郭太后的肌肤如同凝脂白玉,一些年轻武將情不自禁都在偷偷窥视圣顏。
昭阳殿这个名字,从汉成帝年代传承下来,过去是赵飞燕的宫殿。
自从曹叡说郭后身姿比肩古人,於是便一直使用至今。
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此处便成为洛阳政治中心。
“太傅,回头是岸,如今洛阳上下人心惶惶,趁还没铸成大错,待陛下回朝请罪,大將军定不会与你计较。”
大司农桓范立於殿中,苦口婆心劝道。
作为豫州大地主家族,龙亢桓氏的家主,桓范功不可没。
可以说,曹魏连年征战,还能持续收到足够粮餉,桓家功不可没。
司马懿盘腿坐在右首处,眼观鼻、鼻观心,好像桓范的劝諫与他无关一样。
“司马懿!別忘了曹魏四帝对你的信赖,欲行伊尹霍光之事,难道就不怕河內司马家从此除名?”
桓范此言就是杀人诛心,表面上是在骂司马懿,实际上却是在警告郭太后。
司马懿背后代表的力量,是世家大族,是曹魏立国以来的高门力量,而不是郭太后的外戚势力。
一句话,已经公开挑拨离间。
重点是,在场以蒋济为首的老臣,脸上都忧心忡忡,似乎心中意动。
郭太后虽然年轻,却是政治天才,天生的权力动物。
朱唇轻启,就是不知道是否呵气如兰。
“司农言重,司马太傅公忠体国,焉能有私心。”
“大將军十年来,倒行逆施,早就天怒人怨。”
“前年太原大水,汉中大旱,都是上天警示,为了曹魏的长治久安,如今是拨乱反正的时间。”
短短三句话,把自己完全摘出去。
朝中上下,没有一个人是傻子。
桓范作为千年世家之主,也是从曹操执政时期走来的老人,他可不惯著郭太后这个小妮子。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太原水灾,郭氏拓地万亩良田。”
“汉中大旱,汝从父郭芝扩家兵三千。”
“这就是你西平郭氏口中的天人感应?”桓范已经置生死於度外。
他说得全是真话,但是这些事不光西平郭氏在做,就算老臣中以清廉滥好人著称的平阿的蒋济家族,一样在做。
每次天灾都是家族財富翻倍的机会,每次人祸或多或少都有他们推动的身影。
目的都是吸朝廷的血,肥自己腰包。
殿中诸人面面相覷,静待司马懿表態。
曹魏建立以来,第一次世家和外戚全面合作,对付以曹爽为首的宗室集团。
全赖司马懿的威望维繫,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家族实力,河內司马不发话,大家都在观望。
诺大的昭阳殿,就此陷入诡异的沉静,连吞咽口水的声音都没有。
因为司马懿张开了眼,侧身看向斜后方的桓范。
鹰目狼顾,不是奉承之言,而是司马懿的眼神太过可怕。
隨著年岁增长,他的阴鷙更是与日俱增,非但没有变得慈祥,反而愈发让人心寒。
桓范长子桓奉,添为太学博士,看父亲和司马懿势成水火,也担心桓家会被用来立威。
於是出言提醒,“后学近日整理文帝遗稿,黄初三年的詔令发人深省。”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以此詔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不知太傅以为然否?”桓奉低头说完,也不去看司马懿脸色。
反倒是郭太后,沉不住气轻哼一声,然后竟侧过身子坐,表现不满。
司马懿政变,是冒著毁家灭族的风险,他当然知道和太后合作犯忌暐。
双方气氛正剑拔弩张之际,宫外飞书来报!
“报!武库陷落,龙卫將军熙引降天火,炸毁城防!”
司马懿强装镇定,手中拳头握得很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