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打听(1/2)

王卫国心中激盪著初次成功的喜悦。

但陈默的头脑异常清醒。

解决了眼前的温饱和启动资金问题,那个悬在头顶的巨大危机——他的“黑户”身份——必须儘快提上日程了。

没有合法身份,一切都如空中楼阁,隨时可能崩塌。

得想办法,从赵大姐她们嘴里,打听打听解决户口的事。

两天后,纺织厂后门。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和老张头默许的时间窗口,陈默和王卫国这次准备得更充分。

王卫国凭藉退伍兵的关係网,跑得更远,收上来的货品也更丰富:七十多个鸡蛋、两捆翠绿欲滴的韭菜、一小筐红彤彤的西红柿、甚至还有几条用湿草裹著的鲜鱼。

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但两人信心十足。

在老张头“嗯”了一声表示许可后,赵大姐几乎是掐著点带著比上次更多的工友涌了出来。

看到如此丰富的货品,尤其是鲜红的西红柿和活鱼,人群一阵小小的骚动。

“哎呀!西红柿!这季节就有了?”

“还有鱼!真新鲜!”

“小陈,王师傅,你们路子真广啊!”

陈默一边麻利地报价,一边脸上掛著热情的笑容,跟这些逐渐熟悉的工友们聊著天。

“赵大姐,您慢点拿,这鱼我给您用草绳拴好了,別蹦躂一身水!”

“张姐,您孩子喜欢吃西红柿?这玩意儿生吃熟吃都行,补充维生素!”

“李师傅,您这气色真好,一看就是厂里骨干!”

交易进行得热火朝天,气氛比上次更融洽。

陈默看准一个大家注意力都在抢购西红柿和鱼的间隙,状似无意地嘆了口气,声音不大,但刚好能让旁边的赵大姐和两三个女工听到。

“唉,要是能像大姐你们这样,有个正经工作,吃上商品粮,那就踏实了。”

赵大姐正喜滋滋地拎著鱼和西红柿,闻言隨口问道:“小陈,你不是本地人?听口音有点不像。”

机会来了!陈默立刻顺著话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愁苦和无奈:“唉,赵大姐您眼真毒。我是……知青,从北边插队回来的。”

他编造了一个模糊的北方地名,“前两年政策鬆动就回来了,可……唉,倒霉啊!”

他刻意顿了顿,吸引了旁边几个女工的注意:“路上坐火车,钱包和证件全被贼摸了!口袋里的这张介绍信也成了张废纸。”

“现在成了个没户口、没粮本的『黑人』,连个正经住处都难找,全靠老乡接济。这不,只能帮乡亲们跑跑腿,挣点辛苦钱餬口。”他指了指车上的货物,显得格外心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