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交谈(1/2)
“后来,在街上看到几个混混欺负卖鸡蛋的老大爷,抢他的钱和鸡蛋。”
陈默的视线扫过王国栋:“我帮不上忙,只能干著急。幸好王卫国大哥路过,出手教训了混混。我……我就站在旁边看著,心里不是滋味。王大哥是退伍军人,自己家里老娘还病著,日子也难,可路见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从围观的人嘴里知道了王大哥的情况。他心善,看我流落街头没地方去,就把我领到了城西那个废弃的仓库。那地方……”
陈默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笑,“四面漏风,屋顶漏雨,晚上冻得人骨头缝都疼,可总算是个能遮风挡雨、不用被人当『盲流』赶的地方。”
李老太听到这些,心疼得直抽气,忍不住低声咒骂那些该死的扒手。
王国栋的眉头则蹙得更紧。
“至於吃食……”陈默的声音低沉下去:“最开始,就是去城外挖点野菜,运气好能在水沟里摸到两条小鱼小虾。后来,认识了王大哥,也认识了附近几个村子老实巴交的乡亲。他们种地,养点鸡鸭不容易,供销社收价低,还挑三拣四,有时候辛辛苦苦攒点鸡蛋、青菜,想换点油盐钱都难。”
陈默的声音带著共情:“城里呢?您比我清楚,王主任。凭票供应就那么点东西,家家户户都紧巴巴的,想吃口新鲜菜,想给老人孩子补点营养,难!供销社门口天天排大队,排到了也不一定有好东西。”
王国栋没有反驳,只是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作为街道办主任,他太清楚物资匱乏给居民带来的困扰,这是他日常工作里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王大哥认识人多,在乡里乡亲间有威信。他轮休的时候,就骑车去熟悉的村子,帮那些实在困难的乡亲,把家里多余的、供销社不收的新鲜菜和鸡蛋收一点上来。量不大,都是乡里乡亲互相帮衬。”
”陈默把“倒卖”包装成了互助行为。
“我呢,就在城里跑跑腿,看看谁家需要。比如纺织厂后门,有些大姐下班想带点新鲜菜回去,或者食堂想临时加点餐,托人找点东西……我就帮著牵个线,把东西送过去,人家给点跑腿费,贴补一下我和王大哥的饭钱。王大哥那份,主要是给他老娘买药。”
“我知道,这做法可能……不合规矩。”陈默微微低下头,“王主任,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提心弔胆地干这个?可我得活命啊!我一个『黑人』,没户口,没粮本,正经单位的大门朝哪开我都不知道!我要不想法子弄口吃的,弄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慢慢修整,我……”
他猛地抬起头,眼圈有些发红,不是装的,是想起初来乍到那几日的绝望与挣扎,情绪自然翻涌。
他的声音带著哽咽,却又强忍著,李老太早已泪流满面,不住地用袖子擦眼睛,嘴里喃喃:“造孽啊……真是造孽……”
王国栋沉默著。陈默的敘述,逻辑清晰,情感真挚。
他描绘的城乡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他自身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他所做的“互助”行为,虽然游走在灰色地带,但出发点似乎只是为了挣扎求生,然而基层干部的谨慎和原则性让他无法轻易表態。
他放下茶杯,陶瓷杯底与木桌碰撞,发出“篤”的一声轻响。
“陈默同志,你的困难,我了解了。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