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转机(2/2)
“306轴承”……这几个字像一道闪电劈进陈默的脑海!
那是在多年以后,他因为工作关係,参观过一个关於三线军工厂艰难转型的专题展览。
其中一个展台,专门展示了“红山”军工厂转型初期的困境。
展柜里,赫然陈列著几套老式轴承,旁边的说明牌上大字写著:“型號306轴承,军工精度,因设备换代积压近万套,成为转型沉重包袱”。
讲解员当时痛心疾首地强调:“这些按军工標准生產的优质轴承,仅仅因为型號过时,在仓库里沉睡多年,最后大部分只能当废铁处理,令人扼腕!”
这个案例给陈默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反差太大了——顶级的工艺,废铁的价格。
巨大的信息差,就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陈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整理了一下衣襟,走上前去。
“两位领导,打扰一下,刚才……不小心听到您二位在找一种轴承?型號是306的?”
方脸干部警惕地扫了他一眼,见他衣著普通,年纪不大,语气生硬地说道:“小伙子,打听这个做什么?公家的事,別瞎打听。”
陈默连忙摆手,“不不不,领导您误会了。是这样,我……我有个远房亲戚,好像就在邻省那边的一个厂子里工作,具体哪个厂我也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个挺大的厂矿。有次听他提过一嘴,说他们厂仓库里好像堆著不少老型號的轴承,处理不掉,挺犯愁的。不知道……有没有您说的这种型號?”
老李眼镜片后的眼睛猛地一亮,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邻省?哪个厂?你亲戚在哪个部门?”他急切地追问。
陈默露出为难的表情,挠了挠头:“领导,这……亲戚关係比较远,我也就听了一耳朵,具体真记不清了。好像是叫什么『红』什么『山』?还是带个『岭』字的?记不清了。部门就更不清楚了,可能……是管仓库的工人?”
他观察著两人的神色,方脸干部依旧將信將疑,但老李眼中已燃起了希望。
“小伙子,你这消息……靠谱吗?”方脸干部沉声问。
“不敢打包票,”陈默坦诚地说,“就是听亲戚提过那么一句。不过,我可以想办法帮您二位打听打听確切的消息,看看那个厂子到底有没有,有的话,能不能联繫上人,大概什么价格范围。”
“打听?你怎么打听?”老李追问。
“打电话啊!”陈默理所当然地说,“我亲戚那边有厂里的电话。不过……”
他脸上露出为难和肉痛的表情,“领导您也知道,这跨省的长途电话,可贵了!打一次,少说也得几块钱,还得找地方打……”
方脸干部和老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犹豫和挣扎。
现在真是病急乱投医的时候,任何一丝希望都不能放过。几十块钱对他们这种级別的干部来说不算小数目,但比起完不成任务可能面临的处分,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样,”方脸干部咬咬牙,从公文包里摸出工作证,“我们是省城红星机械厂採购科的,我叫张建国,这位是李工。小伙子,你要是真能打听到確切消息,帮我们牵上线,我们……可以给你报销电话费,再……再给你一笔辛苦费,算是跑腿钱!你看……二十块,怎么样?”
他试探著报了个数。
陈默心中狂喜,二十块!这几乎相当於一个普通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
但他脸上却努力保持著平静,甚至带点为难:“张科长,李工,不是钱的事。主要是这电话费贵,而且打听消息也得托人情……这样吧,如果真有消息,能联繫上,您二位看著给点跑腿费、电话费就行。要是没消息,我一分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