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隱秘的流行(1/2)

策略迅速制定:

李秀兰翻开她那本宝贝信息本,找出所有询问过好看髮饰、头绳的年轻女性的记录。

她开始挨个上门,“街道这边联繫到一点新样式的发卡头,数量不多,要不要来看看?”

赵铁柱再次被委以重任。

他认识不少社会青年,其中不乏爱打扮的姑娘,还有一些在电影院、溜冰场等年轻人聚集地“混”的。

“铁柱,这东西交给你,找那些信得过的、爱俏的姑娘,悄悄卖。价格嘛...”

陈默指著成品,“这种带珠子的髮夹、头,成本高点,卖五毛一个;这种蝴蝶结髮夹和串珠发绳,卖三毛五一个。记住,一定要说是上海或者广州那边的新样子,临江独一份!別说是咱们自己做的。”

陈默深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在维修组接待来修东西的街坊时,李秀兰可以“不经意”地展示一下,如果有人感兴趣,就悄悄交易。

销售战役悄然打响。

李秀兰这边非常顺利。她第一个找到的是纺织厂女工小娟。

当李秀兰从包里拿出那个红色的串珠蝴蝶结髮夹时,小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哎呀!真好看!这……这真是上海来的?”她爱不释手地摸著那光滑的涤纶布和冰凉的小珠子。

“嗯,托人带的,就这么几个。”李秀兰笑著,按照陈默教的台词说,“你要喜欢,五毛钱给你。”

“五毛?”小娟有点犹豫,但看著镜子里夹上髮夹后明显亮眼了许多的自己,一咬牙,“行!我要了!”爽快地付了钱,戴著新髮夹,喜滋滋地上班去了。

很快,李秀兰名单上的姑娘们,只要在家的,几乎都买了,有的甚至买了两三样。她们对新样式髮饰的渴求远超预期。

赵铁柱那边的“地下”销售更是火爆。

他拎著个小布包,在溜冰场门口转悠,瞅准几个穿著时髦、扎著马尾辫的姑娘,凑过去:“嘿,姐们儿,看新货不?广州刚过来的发卡,临江绝对没第二份!”

他神秘兮兮地打开布包一角,露出里面色彩鲜艷的蝴蝶结和亮闪闪的串珠。

“呀!真好看!”一个烫著捲髮的姑娘惊呼,“这蝴蝶结怎么卖?”

“三毛五!就剩这几个了!”赵铁柱故意製造紧张感。

“我要这个红的!”

“我要那个带珠子的!”

几个姑娘立刻围了上来,生怕买不到。

不到半小时,赵铁柱带去的十几件样品就被抢购一空,钱揣在裤兜里鼓鼓囊囊。

他尝到了甜头,立刻又跑回仓库补货,干劲十足。

仓库里,陈默和王卫国也没閒著。李秀兰出去跑销售了,他们就继续生產。

王卫国负责裁剪和缠绕发绳底座,陈默则学习著把李秀兰提前做好的部件组装到髮夹上,动作越来越熟练。

仅仅三天时间,第一批七十件髮饰全部售罄!一件不剩!

晚上,仓库里点起了煤油灯,三人围坐在桌子旁,李秀兰小心翼翼地打开装钱的铁皮饼乾盒。

里面堆满了毛票和分幣,还有几张一元纸幣。

李秀兰拿出帐本,开始一笔笔核算:

收入:

蝴蝶结髮夹(20个 x 0.35元)= 7.00元

串珠小发绳(30根 x 0.35元)= 10.50元

瓣头/串珠髮夹(20个 x 0.50元)= 10.00元

总计收入:27.50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