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考核(1/2)
“兄弟们!姐妹们!”陈默转身,目光扫过核心团队,“听到了吗?两千条!一个月!新结构!更大的仓库!更多的机器!更多的姐妹!这是我们启明脱胎换骨的机会!也是更大的挑战!有没有信心?”
“有!”王卫国第一个吼出来。
“干他娘的!必须拿下!”赵铁柱擼起袖子,这次他没有顾及当场的女性,直接爆了粗口。
李秀兰、王大娘、孙婶用力点头。
接下来的三天,“启明”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疯狂的“搬家”和“武装”!
城东老麵粉厂仓库。
这是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建筑,带著明显的苏式风格,红砖墙厚实,屋顶很高,巨大的木樑横亘。
虽然窗户玻璃破损了不少,地面也积著厚厚的灰尘,但空间极其宽敞,足有旧工坊的四五倍大!
在王卫国、赵铁柱、李秀兰等人,以及街道办临时组织来帮忙的几个待业青年的共同努力下,仓库被迅速清扫出来。
破窗用厚实的塑料布和木板暂时封堵挡风。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巨大的空间被划分为生產区、原料仓储区、成品检验包装区、工具设备维修角以及一个小小的办公兼財务区。
虽然依旧简陋,但规划清晰,空间充裕,充满了发展的潜力。
陈默没有丝毫犹豫,將试订单利润的一大部分,再次投入到设备上。
通过之前的关係,以略高於废铁价、但远低於市价的价格,再次购入了四台同型號的老“上海牌”脚踏工业缝纫机!加上原有的三台,整整七台工业缝纫机,被安置在生產区靠窗的位置,一字排开,气势惊人!
王卫国还从废品站淘换来几张更宽大的旧条桌和长凳,拼成了新的工作檯。
与此同时,街道办的招工启事贴了出去:“启明手工艺品生產小组扩招熟练缝纫女工四名,待遇从优,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在待业青年和困难家庭中传开。
新工坊门口,竟排起了长队。
王国栋走了进来,身后跟著刘干事,还有五位应聘女工。
“人我都带来了,都是街道上知根知底、手脚勤快的。怎么考核,你们自己定。”
他环顾了一下新增的四台缝纫机和庞大的空间,“好傢伙!七台机器!这阵仗,像个正经厂子的样子了!小陈,干得好!”
陈默道谢后,目光投向那五位女工。她们年龄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
分別是张大妈的远房侄女张红、困难户刘爱琴、返城知青吴小芳以及另外两位手脚麻利的街道女青年王翠和李娟。
“欢迎来到启明!我是陈默。这位是王卫国,负责原料设备。这位是李秀兰,”他特意加重了语气,“她是我们启明的技术负责人,也是今后的总质检官!”
李秀兰闻言,挺直了背脊。
陈默提前跟她沟通过,隨著规模扩大和工艺复杂度的提升,她必须从具体的缝纫操作中抽身出来,专注於更关键的质量把控、工艺指导和人员培训。
“这次招大家来,是为了完成省城百货公司的一个大订单,生產一种新式的錶带,工艺比较复杂。”
陈默开门见山,“我们启明,凭本事吃饭,靠质量说话!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干得好,挣得比国营厂不少!但前提是,手艺要过关,质量要过硬!”
他顿了顿,指向工作区:“考核很简单,但很实在。秀兰,卫国,我们开始吧。”
考核在李秀兰的主持下进行,王卫国协助记录。场地就设在新工坊的生產区旁。
第一关:眼明手快基础功。
李秀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块普通布和几团线。
“每人领一块布,一根针,一段线。五分钟內,看谁穿针引线的次数最多,针脚最匀称。”
这是检验最基本的手眼协调和耐心。
五位女工立刻围坐在一张旧条桌前,屏息凝神。
张红手指翻飞,又快又稳,针脚细密均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