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源源不断的订单(1/2)
“同志,对挎包感兴趣?”陈默主动上前搭话。
“嗯,款式有点意思。”男人推了推眼镜,带著点南方口音,“你们临江县的?以前没听说过有做包具的厂子。”
“我们是新成立的集体小组,刚起步,主要是做点有特色的东西。同志您像是见过大世面的,是南方来的採购?”
“哦?眼力不错。”男人笑了笑,递过一张名片,“我是沪市第一百货的採购员,姓周。这次来,想看看有没有点新颖的小商品。”
沪市!第一百货!这可是顶级渠道!
“周同志您好!我们启明虽然小,但很注重设计和质量。比如这个包,”陈默拿起挎包,“现在南方沿海,像粤省那边,这种轻便、色彩鲜艷的尼龙布、涤纶布包很受年轻人欢迎,取代传统厚重的人造革包是趋势。我们也是顺应这个潮流,结合本地特色做的尝试。”
周採购员眼中精光一闪,陈默这番话看似隨意,却精准地点出了沿海的最新趋势,这不像一个小县城作坊负责人能有的见识。
“哦?陈同志对沿海市场很了解?”
“略知一二。”陈默含蓄一笑,“资讯时代嘛,多交流才能进步。我们相信,好的设计和质量,加上合理的价格,一定会有市场,无论是国內,还是未来可能的出口。”
周採购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仔细询问了价格、起订量和交货时间,並要了宣传单和样品。
临走前,他特意看了一眼展位上简陋却醒目的“启明”商標。
第一天闭馆,四人累得几乎散架,但看著条桌上减少的样品和李秀兰笔记本上记下的几行意向信息,疲惫的脸上都带著初战告捷的兴奋。
第二天人流更盛。
赵铁柱的土喇叭一开嗓,竟真吸引了不少循声而来的省內各县供销社採购员和小商店老板。
“同志,这发卡怎么批?顏色挺多啊!”一个中年男人指著亮片发卡问。
“有机玻璃珠的批发价一毛二,亮片的一毛,布艺的八分!十个起批!”王卫国洪亮地回答,递上宣传单。
“这玩偶呢?小孩肯定喜欢!”
“熊猫、兔子一块二,小狗一块!盒装,送人体面!”
小额批发订单开始出现。李秀兰熟练地填写著盖有启明橡皮章的简陋合同,王卫国负责收定金,赵铁柱帮忙打包样品。
条桌上堆起了一小摞签好的合同和定金,虽然单子不大,但积累起来相当可观。
陈默的目光则始终在搜寻更大的鱼。
他看到一位四十多岁,穿著灰色列寧装的女干部在几个展位前挑剔地查看商品,最终在启明的玩偶前停下了脚步。
她拿起一个熊猫玩偶,用力捏了捏,又翻过来仔细检查针脚和內衬。
“同志,这是纯手工的?”
“是的,吴科长。”陈默认出了她的胸牌,这是省城人民百货的吴科长。
“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我们女工亲手缝製,填充的是优质新,针脚密度有严格要求,保证不会开线漏。您看这布料,也是选的厚实布。”他指著玩偶的耳朵接缝处。
吴科长没说话,又拿起一只湖蓝色的小挎包,反覆开合搭扣,检查內袋和布料拼接。“做工倒还扎实。价格呢?”
陈默报出一个比给供销社略高的价格,但强调了质量和包装。
吴科长沉吟片刻,对隨行人员说:“记一下:启明小组,布艺玩偶五百个,款式熊猫、兔子、小狗搭配;小挎包两百只,顏色搭配。要求一个月內交货,质量必须跟样品一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