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南方的信(1/2)

临江县城的初冬,空气清冽。

启明作坊里缝纫机的“噠噠”声依旧密集。

陈默站在他那张旧木箱搭成的“办公桌”前,桌上摊开著一封来自广州的信,信封上印著“五羊外贸公司”的红字。

信是那位在展销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林业务员写的。

內容简洁却分量沉重:

“陈默先生台鉴:

展销会晤谈甚欢。现有一日本客户急寻合作方,加工一批节日装饰品,数量:2万件。单价:0.45美元/件,以现匯结算。利润空间可观,约为贵方国內订单数倍。

然,要求苛刻:

质量:日方提供样品及详尽质检標准(尺寸公差±0.5mm,色差delta e<1.0,针脚密度≥8针/厘米,所有材料需符合日本jis环保標准)。隨信附样品三套及標准文件(日文/英文)。

交期:合同签订后60日內,全部合格品空运至东京。

此乃良机,亦为险途。贵司若有兴趣並自信可达要求,请速復。盼佳音。

林志远谨启”

美元!现匯结算!

按当时的官方匯率,这几乎是一万五千元人民幣的总货款了。

扣除成本,净利润可能上万了!

这足以让启明脱胎换骨!

他拆开隨信的小包裹,里面是三套极其精致的节日掛饰:有复杂的立体摺纸樱、穿著和服的小布偶、印著浮世绘图案的布艺小灯笼。

色彩鲜艷协调,针脚细密如发,纸张挺括,布艺柔韧。

还有一叠厚厚的、印著日文和英文的质检標准文件,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

“两个月…两万件…这种要求…”

陈默喃喃自语,一旦失手,启明刚积累的家底可能赔光,甚至负债纍纍。

“开会!”

核心团队被召集到角落。

陈默將信和样品摊在桌上,言简意賅地说明了情况。

赵铁柱:“我的亲娘咧!九千?!美元?!干!必须干啊默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干完这一票,咱启明就发了!”

王卫国的反应截然不同。他拿起一个布艺小和服人偶,又看了看质检標准上那精確到毫米的公差要求。

“这…这要求也太嚇人了!咱从来没做过这么精细的玩意儿!万一…万一质量出点岔子,赔不起啊!”

李秀兰拿起那份厚厚的质检標准,快速翻阅著。

日文她看不懂,但英文部分和图表数据让她越看脸色越白。

她拿起样品,用一把小钢尺仔细测量摺纸樱的每一片瓣尺寸,又对著光检查布艺的针脚密度和均匀度。

许久,她才抬起头:“默哥,卫国哥的担心有道理。这要求…不是一般的严苛。你看这里,”她指著標准文件,“色差要求用专业仪器检测,针脚密度精確到针数,还有环保测试…我们连检测仪器都没有!而且,这种复杂的摺纸和布艺拼接,需要非常熟练的工人,稍有不慎就是废品。两个月…太紧了。风险…太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