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飞向东京(1/2)

摺纸区,女工们的手指翻飞,如同穿的蝴蝶。

经过无数次练习和標准化流程的固化,复杂的立体樱从最初的十几分钟折一个,提升到几分钟一个。

专用衝压模具保证了基础部件的精確一致。

工作檯上堆满了半成型的洁白瓣。

布艺区,缝纫机的“噠噠”声密集如雨。

小和服、小灯笼的部件在女工们手中快速拼接。

李秀兰制定的“针脚密度模板”被固定在每台缝纫机旁,女工们必须严格按照模板的疏密进行车缝。

孙婶拿著放大镜,对每一片缝合好的部件进行全检,不合格的直接剪线拆掉!

赵铁柱则负责维持秩序,確保夜班的工人精力集中,困了就用冷水擦脸。

质检区,李秀兰带著吴小芳和张红,以及临时抽调的几个眼神最好的女工,在这里进行最终的成品检验。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灯光调到最亮,放大镜、游標卡尺是標配。

尺寸、顏色、针脚、有无污渍、粘合是否牢固…每一项都对照著那份厚厚的日文/英文標准文件,近乎苛刻地执行。

废品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里面都是大家的心血,但无人抱怨。

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不合格品流出去,就可能毁了整个订单。

包装区,王卫国亲自坐镇。

印有简单日文祝福语和“made in china”的环保纸盒被仔细组装。

检验合格的成品,被女工们小心翼翼地放入盒中,垫上防震纸屑,再封上特製的环保胶带。

每一箱装满,王卫国都要仔细核对数量,贴上標籤,然后搬运到仓库指定区域码放整齐。

陈默亲自调配每一缸染料的修正液,比例精確到滴!

李秀兰则带著色卡和样品布,对每一批新染出的布料进行首检,確认无误后才允许进入裁剪缝製流程。

每一次確认,两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

时间在极度专注和疲惫中飞逝。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逐渐减少:30天…20天…10天…5天…

工人们肉眼可见地瘦了,手指上缠著胶布。

终於,在倒计时牌指向“1”的那天深夜,最后一批检验合格的布艺小灯笼,被装进最后一个纸盒,封箱,贴上標籤。

王卫国用尽全身力气,將最后那个纸箱码放在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货堆最顶端。

他踉蹌了一下,扶著箱子,大口喘著粗气,看著眼前这片由无数个日夜、无数滴汗水、无数次返工堆积起来的“小山”。

陈默走到货堆前,伸出手,用力拍了拍最顶上的箱子。

“兄弟们!姐妹们!我们…做到了!”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

只有一片寂静。

六十五个日夜的煎熬,终於在这一刻,抵达了终点线。

天还没亮,两辆租来的解放牌大卡车就轰鸣著停在了启明作坊门口。

王卫国和赵铁柱带著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小心翼翼地將仓库里码放整齐的纸箱,一箱一箱地搬运上车。

陈默和李秀兰拿著清单,逐一核对箱號、数量、標籤。

“最后一箱!齐了!”

陈默在清单上划下最后一个勾,合上本子:“出发!去省城机场!”

卡车在顛簸的沙石公路上疾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