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边疆堡垒(1/2)
当最后一缕孢子雾靄在“翡翠脊”新生红杉林中分解殆尽时,丰收星的重塑已然不是某种未来愿景——轨道上密布的星港与工程平台投下的阴影,在地表织就流动的金属网格。
残存的绿皮已经翻不起多大的风浪,作为一支遗落的部落,他们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章珩站在深空观测站“瞭望者九號”的悬窗前,凝视这颗伤痕累累又生机勃发的行星。
它不再是昔日的农业天堂,也並非布满菌斑的战爭废土,而是一块等待锻造的星海铁砧。
联邦要以群星为锤,將它锻造成通往黑暗银河的门户。
“地质稳定度97%,大气循环阀值进入安全区间。”
灰风的全息影像在章珩身侧凝结。她的投影不再模糊,清晰得甚至能看见制服纤维的纹理,仿佛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实体,“『星球塑形师』级环行星改造阵列,『摇篮曲』系统,已完成轨道部署。”
章珩的视线越过观察窗。
十三个形如缺月银环的巨型构造体,在近地轨道上缓缓旋转。
环臂內部嵌合著如同蜂巢般的六边形舱室,那是联邦工程学巔峰——“摇篮曲”阵列的核心模块。
每道环截取恆星能量,將其转化为可控的重力潮汐与能量束,如无形的刻刀般雕琢著行星的命运。
这些仅是昔日传说中的“星球塑形师”最粗浅的前置应用,其完整力量足以移山填海重塑地核,而今联邦所掌握的不过是撬动星球命运的支点。
但对这片边疆而言,已经足够。
“启动『盖亚摇篮』。”章珩道。
指令在真空无声传递,但效果却震天撼地。
十三道银环表面,数以万计的六边形舱室同时点亮幽蓝光芒,它们如同管风琴的音栓,共同演绎著一曲星河锻打的宏大乐章。
第一声“音符”落在昔日“古巨圾”要塞的残骸之上。
那片琉璃化焦土已成“泰坦之触”红杉森林的苗床,此刻地壳却如活物般涌动隆起,发出沉闷的巨吼。
大地开裂,喷涌出的並非岩浆,而是流淌著液態金属光泽的银灰色合金——“星壤之怒”液態构造体。这些纳米机器人匯聚的河流在“摇篮曲”重力波引导下,精准匯入地基网络,急速冷却成型。
三小时內,一座铁灰色的棱形堡垒刺破红杉林冠,高达六百米的装甲壁垒表面,导能纹路如血脉般搏动——联邦边疆第一座“界碑”要塞完成基础构型。
工程无人机群如金属蚊蚋般附著其上,相位焊接光雨点般泼洒,將其细节进一步完善。
而在全球尺度上,变化更显神跡。
远在“绿疮大陆”的污染海洋,“摇篮曲”阵列投射的重力束聚焦在特定坐標。
海水沸腾般翻滚,无数金属颗粒与富矿沉积物被无形的巨手自海床抽出、筛分,在预设位置堆叠铸造。
新的陆地如创世神话般浮出水面,其边缘在分子级精度上凝结硬化,构成可抵御恆星风暴的天然港堤。
同步轨道上的“织毯者”工程舰洒下最后的生態菌毯,淡紫色菌丝迅速覆盖新生海岸线,吸收著残存的辐射与重金属离子。被净化的海水涌入新海港,清澈得能映出轨道巨环的倒影。
“行星海洋重新分布完成。
新的『方舟湾』將作为核心星港锚地,地质承压指数可支撑『泰坦级』空天母舰泊位。”
工程总监吴哲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带著难以掩饰的颤抖。即使是亲手参与设计的科学家,面对如此伟力亦会敬畏失语。
界碑要塞主控中心內,章珩的意识流虚擬体站在巨幅星图前。
图中丰饶星系的恆星已被標记为“联邦疆域黄区边缘点”,一条无形的线由此延伸向星图之外的幽深黑暗。
他指尖划过星图边缘一片標註著“异常重力井”的墨色区域:“方舟湾星港建成后,这里就是『破冰者』深空舰队的锚地。”他的声音如金属摩擦,“这柄边疆之刃,既要守卫摇篮,也要劈开混沌。”
要塞武器阵列的控制面板在他眼前立体展开。
相位炮群、重力井投射器、反物质雷场生成节点…无一不是联邦科技的尖锋,其能量管网更是直接从地下接入“摇篮曲”阵列的次级能源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