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现实(1/2)

祥瑞发后院。

刘台坐在主位,对著谢清林吩咐道:“老谢,广帅新丧,城中无主,这段时间你们要密切关注城中动向。”

“一有风吹草动,务必及时报回封州。你们也要注意隱蔽,保证安全。”

谢清林答应道:“二郎君放心,弟兄们都已经发散出去,一有异常,隨时回报。”

刘台点点头,这么些年,广州这里都没有出过差错,是值得放心的。

“让弟兄们將重点放在几个军使那里,特別是卢琚、谭弘玘二人。”刘台继续吩咐道。

“清林谨记!正要向二郎君稟告,近日几位军使府邸皆有许多人进进出出。”

刘台说的几个军使原本就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多年情报生涯,谢清林也知道,值此大帅归天的时刻,城中必然暗流涌动。

因而早有准备。

“可有探查清楚都有哪些人?”刘台追问道。

“这,暂时还没有。”谢清林有些惭愧道。

自己虽有准备,但军使府邸守卫向来较为森严,弟兄们不敢过分探听,以免被察觉,引来麻烦。

“嗯,在不暴露的情况下,儘可能打探清楚。但安全第一。”

刘台也知道现下打探几个军使比较冒险,所以也不强求,反正自己也不是非要搞清楚。

“清林明白。”谢清林感激道。

“我还会在驛舍待几天,若有要事,可隨时来报。”说完,刘台起身准备离去。

虽说自己不为人瞩目,但也担心待在这里时间长了,会有麻烦。

“清林明白。”谢清林重重点头,当先引路,送刘台出去。

回到驛舍,刘台又捋了一遍,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再三確认后,躺下休息。

这几日,也著实是累著了。上床不久,便沉沉睡去。

接下来,刘台就在驛舍等待刘濬消息。间或出去转转,看看广州的风土人情。

自己两世为人,却是离不开广州了。

和后世一样,广州城草繁盛。

椰树、榕树、木、紫荆,还有梔子、桂、梅,满城皆是。

更有爬藤蔓延墙上,哪怕值此冬日,依然满眼青翠。

刘台一直觉得,后世与其称广州为“妖都”,倒不如称为“都”贴切。

只不过,春城昆明或许会有不同意见。

广州不仅是唐朝岭南的政治中心,还是贸易中心,特別是海外贸易,相当繁华。

广州不仅是当时唐朝海运的大港,也是海外诸国航行必到的大港口。

唐朝因此专门设立押番舶使,以收“蛮舶之利”。

对此韩、柳皆有文章记载。

如柳宗元《岭南节度使饗军堂记》载:“其外大海多蛮夷,由琉球訶陵,西抵大夏康居,环水而国以百数,则统於押番舶使焉。”

韩愈《送郑尚书序》载:“其海外杂国,若耽浮罗、琉球、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腊干陀利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或时候风潮朝贡,蛮胡贾人,舶交海中。”

足见当时广州与海外贸易之频繁。

当时外国商人来广州只要遵守唐纪唐法,贸易往来,完全自由。

因而城中外国人眾多,甚至广州建有专门供外国人居住的“番坊”。

外国人中又以阿拉伯人居多,以至於有传闻当年黄巢剽掠广州时,杀了十几万阿拉伯人。

在刘台的计划里,充分利用广州的海贸优势来壮大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城中转了转,又加剧了刘台对广州城的垂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