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商道(求订阅求月票求收藏)(1/2)

第113章 商道(求订阅求月票求收藏)

严府,宴席正酣。

美人作陪,虽然只是一会,但刘隱还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不觉喝高了。

刘台这个吃瓜群眾只好擦去嘴角的瓜汁,起身扶著刘隱去严府客房休息,並召来廖栋才在门口守卫。

安排妥当,自己则回去和严德铭喝茶。

王洪亮则告辞自行离去,今日他陪著刘隱刘台前来,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

从刘隱刘台话语中可以得知,以后海贸会是一个重要事宜。

自己作为市舶司的官员,在海贸领域浸淫多年,以后还有的是机会与他们接触,不急在一时。

刘台严德铭喝茶閒聊,在双方都有意之下,话题渐渐转向刘隱婚配问题上。

“不瞒严家主,我阿娘可是对我阿兄婚事可是催得紧。”刘台说道:“只可惜一直未有合適人选。”

“今日我看阿兄对令爱颇为有意,不知家主如何考虑啊?”

说完,刘台心里也是感觉怪怪的,自己怎么干起红娘,给自己兄长拉起郎配来了?

严德铭也不敷衍,直接答道:“刘司马青年才俊,在下自然是满意得紧。若能得之为婿,那真是我严家的福气!”

“在下一是担心司马看不上小女,二是担心寒家高攀尊府。”

“矣,严家主不必妄自菲薄,若是严家主不反对,待我阿兄醒来,我亲口问问他如何?”

“那就有劳参军了!”

刘台喝了口茶,又岔开话题问道:“严家主世居岭南、世代从商,对岭南、对商道可谓知之甚深。”

“刘台斗胆求教,若是想更加繁荣岭南的商业,当从何入手?”

士农工商,在刘台看来,农和商,是岭南基础比较好的,短期內即可为岭南的兴盛贡献更多力量。

而士和工,则需要更长时间去培育。

“难得参军感兴趣,在下就姑且言之。”

经过半天的接触,严德铭发现刘台兄弟都不是虚情假意之人,故而也愿意真实相告。

“岭南地处南海之滨,有海贸之利,多有奇珍异宝。兼且本地土特眾多,向为中原所爱。”

“我等商贾从中转运贩卖,籍此获利。”

“依在下看来,繁荣岭南商业,一是要维持海贸之利。之前就此已达共识,在下不復多言。”

“二则需畅通商路,特別是水路。岭南多山,陆路崎嶇难走,对水路依赖甚多。”

“或西走郁水,或北上漆水,以此通中原。故而剷除水患,维持水道顺畅,极为重要。”

“陆路上,自先丞相张文献公辟有大庾岭之路后,大庾岭路即成为沟通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亦是五岭中最为庞大繁忙的通道。”

“然则年久失修,其路相比以往,难走多矣。若能修平整,则对商贾大有益处。”

严德铭口中的张文献公,即唐玄宗时期的贤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开元四年(716年)告病归乡之时,痛感山道崎嶇狭窄,路人苦不堪言。

其在《开凿大庾岭路序》言道,“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寅缘,数里重林之表;

飞梁(yecu),千丈层崖之半”。

於是上奏唐玄宗,请求开凿大庾岭路,以改善岭南岭北交通。

以岭南“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达到“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之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