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开月明將回国(1/2)

学术报告厅会议室里。

8位路演评委的评分,早已尘埃落定。

朱小虎和成功企业家李晓东,已匆匆赶往金陵禄口国际机场,准备飞往帝都。

会议室里,只剩下副校长张林、王东平、陈彦、周强、孔琳琳和徐昕。

徐昕虽是金大校友,但毕竟是校外人士,按规矩是不能参与基金拨款决策的。

但她还是被张校长留下来旁听,因为她说,陈享的项目非常非常好。

一旦被其他人抄袭过去,捷足先登,那损失就太大了,甚至会黄掉。

张校长不能让陈享的项目夭折,因为他看到陈享的项目处处都刻著金大的基因,陈享的路演更是深深打动了他。

更何况,陈享的项目还得到了金沙创投、今天资本两个著名风投的一致认可。

未来陈享成功了,对金大好,对自己也好,因为这也是他张校长的业绩。

此刻,张校长儼然已將陈享当成了自己挖掘出来的亲传弟子。

分数已出来,现在几位评委的分歧点在於,到底给陈享投资拨款多少钱合適。

路演时,陈享在融资需求页,期望申请的资金金额是50万。

其实他根本没打算申请那么多,因为一般来说,校园项目最多最多就20万。

他写50万,只是个討价还价的策略而已,因为他明白『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但张校长不这么认为。

他记得陈享的ppt的资金用途一栏,明確写著技术开发与服务费、市场推广、骑手启动、团队运营、预备金等用途,这都是实打实的钱项。

陈享同学是在做有意义的大项目,50万的资助不多。

“张校长,您的心情我理解,但如果要拨款50万,那本次路演的其他6个项目就全都拿不到赞助了,12月~明年2月的路演预算也基本没了。”王东平老师无奈道。

王东平老师说的是事实。

金大虽是排名全国前5的985名校,但每年的创业基金並不多。

金陵大学2006年才刚成立学生创业基金会,资金主要来自学校自有经费及少量企业捐赠(如某寧集团)。

2008年学校全年的创业专项资金才120万,目前帐户结余仅剩60万。

此时的资助全部是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的资助模式在之后几年才慢慢在高校中普及。

“全资助给陈享肯定不行。”医学院孔琳琳教授显得异常激动,“王老师,你是知道的,刘博士的医药项目也挺好,李晓东李总也是大加讚赏的,咱必须得给资助。”

刘博士是她们医学院的学生,她肯定要替刘博爭取。

“现在是网际网路行业发展黄金期,咱们高校更要跟上时代步伐,一个明星项目顶10个平庸项目,有时要有特事特办的魄力。”

张校长说完,转头问向商学院教授陈彦,“陈彦教授,你的意见呢?”

“我觉得张校长总结的非常有道理,一个明星项目顶10个平庸项目。”陈彦顺著张校长意思说道。

“周强教授,你的意思是?”张校长最后看向周强。

“我肯定同……我还是不適合表態了吧,毕竟陈享是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周强一笑,假装不经意朝孔琳琳瞄了一眼。

“这话说得,那孔教授也是医学院的,难道也不適合表態?”张校长沉声道。

“那这样,刘博士资助5万,陈享同学资助50万,剩余5万留到下一期,这样可行?”张校长最后看向王东平。

王东平作为基金会负责人,是最后一个要拍板的人。

他只能无奈苦笑。

从会议室出来,徐昕没有直接回去,而是跟周强教授一起去了他办公室。

618宿舍。

“老班,这个程序怎么写啊,我们仨调试了半天都调试不成功!”

陈享刚回来,就被上官金鹏拉到了电脑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