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桃花坞收官(下)(2/2)
“太有创意了。”台下的小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
舞蹈结束后,汪苏龙走上舞台:“感谢四位带来的精彩表演。”
“让我们暂时放慢节奏,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有请苏忙老师为我们带来古箏独奏《渔舟唱晚》。”
苏忙一袭白衣,抱著古箏款款走上舞台。
她向观眾微微頷首,然后轻抚琴弦。
悠扬的琴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仿佛让人看到了夕阳下渔舟归来的寧静画面。
台下的观眾不自觉地安静下来,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停止了嬉闹,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片刻的寂静后,掌声如雷。
辣木走上舞台,笑容灿烂:“感谢苏忙老师带给我们如此美妙的享受。”
“下面这个节目,我保证大家都能跟著唱跳。”
“有请周节、张瀚、郭齐麟和赖冠林,为我们带来歌曲《最炫民族风》。”
动感的音乐响起,四位活力四射的年轻人跳上舞台,他们身著各民族服饰的混搭服装,隨著音乐尽情舞动。
欢快的节奏很快感染了全场观眾,不少人开始跟著节奏拍手,甚至有小朋友跑到舞台前跟著跳起来。
“大家一起唱。”郭齐麟將麦克风对准观眾席。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悠悠地唱著最炫的民族风
让爱捲走所有的尘埃”
全场齐声合唱,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歌曲结束后,四位主持人一起走上舞台。
宋源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啊,不过接下来这个节目,可能会让大家笑得更开心。”
“是的。”汪苏龙接话,“下面请欣赏由我们改编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舞台布置成了一个简单的农家小院场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宋源和辣木先上场,他们分別扮演乡村老支书和村妇女主任。
“老支书啊,听说您要退休了?”辣木操著一口地道的方言问道。
宋源摆摆手:“退啥休啊,我还能再干二十年。”
他夸张地挺了挺腰,结果“哎哟”一声扶住了后腰,引得观眾一阵大笑。
汪苏龙和李雪晴上场,扮演一对从城里回来的年轻夫妇。
“老支书,我们回来创业啦。”汪苏龙兴奋地说。
“创业?创啥业?养鸡还是种地?”宋源一脸疑惑。
“我们要开民宿,搞乡村旅游。”李雪晴解释道。
接下来,小品通过幽默的对话展现了桃坞这些年的变化。
宋源扮演的老支书回忆起“昨天”的艰苦岁月:
“那时候啊,咱们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下雨天出门都得穿胶鞋。”
辣木接话:“现在可不一样了,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连我这老太婆都会用手机支付了。”
汪苏龙和李雪晴则畅想著“明天”的美好愿景:“我们计划在村里建一个文创中心,让城里人来体验农耕文化。”
“还能通过网络把咱们的土特產卖到全国各地。”李雪晴补充道。
小品的高潮部分是四个人一起数落村里的变化,语速越来越快,像说相声一样:
“昨天挑水吃,今天自来水。”
“昨天煤油灯,今天led。”
“昨天写信等半月,今天视频秒接通。”
台下的观眾笑得前仰后合,这些熟悉的场景引起了强烈共鸣。
小品最后,四个人齐声说:“桃坞的明天会更好!”贏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感谢大家的喜爱。”
四位主持人鞠躬谢幕,然后宋源正色道:“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別快,我们的联欢会也接近尾声了。”
“是的。”李雪晴点头,“最后,让我们全体坞民一起唱响主题曲《刚好》。”
所有坞民走上舞台,错落有致地站位。
音乐响起,熟悉的旋律让不少观眾也跟著哼唱起来。
“刚好天气晴朗,桃又开放。
刚好安静的窗,落一束晨光。
刚好你的脸上,有温柔荡漾。
刚好人海茫茫,我们正相望。”
歌声继续,舞台上方飘落下无数粉色的瓣,与台下的笑脸相映成趣。
摄像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也將成为全体坞民共同的珍贵记忆。
联欢会结束后,观眾们依依不捨地离场,不少人还在哼唱著《刚好》的旋律。
坞民们互相祝贺著演出的成功,也诉说著离別的不舍。
“咱们的小品反响最好。”汪苏龙兴奋地说。
宋源笑著摇头:“是大家的功劳,那些孩子们表演得真棒,还有苏忙老师的古箏,简直是天籟之音。”
村口喇叭突然响起:“全体坞民请注意,距离离开桃坞还剩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