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一次国际触网带来的灵感(2/2)
像是主打拍卖商品的ebay,1995年就已经开始运营,而电商鼻祖亚马逊,现在正在网上售卖图书。
至於雅虎和aol,现在更是如日中天,日访问量达到一亿,甚至连imdb电影评分站都已经开站好几年了。
“但这网速也太慢了!”
陈实恼火地一拍桌子。
一个页面內容大概50kb的雅虎首页,硬是等了快二十秒才刷新出来!
体验极差!
但陈实又忍不住,实在是想弄点资源。
你说上网找不到视频资源也就算了,连音频都找不到,那还是人吗?
陈实用著极慢的带宽在国际网际网路上找了许久,终於找到一家叫pitchfork的网站。
这家网站有点意思,有点像是网易云音乐和某点中文网的结合体,陈实对上面的各类文章故事不感兴趣,只瞄准了音乐资源。
看了半天,一首经典老歌don't cry映入眼帘。
“就你了!”
陈实点击下载。
两秒以后,显示出歌曲文件大小,剩余56mb。
陈实一看,双眼一黑差点晕过去。
粗略一算,50kb的网页打开要20秒,这56mb的歌曲下载大概需要……
五个多小时!
“还听个屁的歌!”
陈实一脸黑线。
但冷静下来,他开始分析,一首破歌怎么会这么难搞?
这一分析,就分析出原因来了。
原来早期的音乐文件格式是wav,也就是传说中的无损音乐。
这种文件包很大,动则50mb往上。
起初是由微软和ibm共同推出,將光碟里的音乐文件直接拿出来,被设计为windows平台標准的音频文件格式。
所以市面上所有播放软体,只能播放wav格式的音频文件,相当於唯一標准。
陈实不信邪,又在网站页面上找了很久,终於在角落里看到一个mp3版本的下载连结。
但相比於主流的wav格式,这个大小只有4mb的版本下载次数少得可怜。
陈实立刻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mp3格式是前几年才提出的新的音频压缩技术,可以將一个50mb的音频,以损失一些音质的方式,压缩到4mb左右,这个技术很方便,让更多的歌曲能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在网络上流通。
但唯一的问题是……
没有能播放mp3文件的播放器!
但这哪难得倒陈实?
他一边下载mp3版本的歌曲,一边隨手写了个只有播放、暂停、下一首这三个核心功能的mp3播放软体。
然后又想了想,硬是顶著20kb每秒的速度,把这个叫做mp的播放软体传到了海外网际网路上。
他的目的很纯粹。
现在mp3资源为啥那么少?
不就是因为mp3的资源下载到电脑里,在windows系统上没法播放嘛!
如果有了相应的播放器,那自然就会有人製作相应格式的资源出来。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身为一名资深白嫖党,陈实决定努力將白嫖这个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