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奉命追击(1/2)

转眼三日过去,时间来到公元451年,初一。

北魏国主拓跋燾在瓜步山上召集全体官员,按照功劳大小,分別封爵升官,进行奖赏,並且沿长江北岸燃起烽火。

刘义隆听闻对岸的消息,登上城楼远远眺望。

一旁的太子左卫率尹弘道:“陛下,索虏如此行动,恐怕是要撤退。”

刘义隆没有回答。

次日。

北魏军队劫掠驻地的居民,焚烧了百姓的房屋,向北而去。

刘义隆见大军退去,鬆了一口气,旋即想起刘诞先前的话,连忙派人前去召刘诞入城。

……

建康宫,紫极殿。

刘义隆让人给刘诞煮了热汤,等刘诞喝了两口,刘义隆道:“先前你说佛狸不出一月便会撤兵,果然如此。接下来,你以为佛狸会如何行动?”

刘诞闻言,心中盘算起来。

此次战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刘义隆是个微操大师,他喜欢把作战计划擬好,交给各路將领,让各路將领照他的计划行事,甚至交战的日子,將领们也要等待他的命令。

就这样一个权力欲大到变態的人,居然第一时间来问他意见。

刘诞意识到,应该是他之前在朝会上“事后诸葛亮”的分析起了作用。

刘诞端坐起来,认真分析道:“北魏此番南下,並没有做攻城略地、永久占据淮南的打算,他们本就是为劫掠而来,此番北还,必然一路抢掠百姓和財货。”

北魏的劫掠的习惯,並不只是军纪的问题,还有制度的问题。

在冯太后实行班禄制之前,北魏的官员並没有俸禄,官员收入,除了赏赐之外,武官就靠抢,文官就靠贪。

“你是说,他们不会继续攻打未陷落的城池?”刘义隆又问。

刘诞摇头,道:“未陷落的城池里,百姓和財货皆有,他们自然会顺路攻打。”

刘义隆默然无语,过了半晌,又问:“那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刘诞道:“现在的情形,和魏军野外作战不是我们所长,儿以为,可传令让各未陷落的城池坚守,另外再挑选精锐人马追击魏军,只隨时支援,至於之后的事,还需观其变而行。”

刘义隆点头,思索良久,也没同意,也没否定,只道:“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是。”刘诞行礼退下。

等刘诞离开,刘义隆召集城中文武大臣,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刘宋这次以举国之力北伐,却让拓跋燾饮马长江,经歷如此大败,大家都有些怂了,担心拓跋燾这是佯装退走,因此都建议据城坚守,不发一兵追击。

刘义隆也心有余悸,没什么主意,最后只能採纳刘诞的建议。

但是,派谁去追击魏军又是一个问题。

刘义隆思前想后,觉得现在没几个人有胆量追击魏军,建议是刘诞提的,而且刘诞的雍州军先前有胜,还有些士气,不如便派刘诞去。

次日,刘义隆下令,让刘诞带他手下的一万五千雍州军,前去追击北魏大军。

这里说的雍州,不是北雍州,而是南雍州。

西晋倾覆,司马睿践祚於江左,晋元帝为收拢南下流民,以魏该为雍州刺史,镇酇城,遥领雍州,彰显东晋为正朔所在。

此时,雍州严格意义上讲还是指遥领的北雍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