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检阅(1/2)

次日,刘诞前往军营,准备进行检阅。

巳时一到,刘诞便让中军参军沈正进行点名。

点名完毕,沈正匯报,山阴县內所有队主以上的將士均已到齐。

能来得这么齐,让刘诞有点意外,但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一来,平时负责训练、管理这些士兵的人,是中军参军沈正,沈正同样出自吴兴沈氏,和沈庆之、沈文秀同族。

沈氏是刘宋中后期扬州地方最强的武力宗族,其沈氏子弟分布在各个藩镇,像《宋书》作者沈约的父亲沈璞,也是出自吴兴沈氏,先前就是盱眙主帅,和臧质一起在盱眙共抗拓跋燾。

作为武力宗族出身,沈正算不上什么名將,但是起码的治军还是懂一些的,最基本的军纪能执行好。

二来,刘诞大胜拓跋那、这两天和这些宗族过招的事,已经传到这些军官的耳朵里,他们对刘诞有敬畏,便也不敢第一天就违抗军纪。

点了名,刘诞让沈正宣读自己修改过的军纪。

沈正宣读道:“泄露军事,斩!背军逃走,斩!行列不齐,旌旗不正,金革不明,斩!与敌私交通,斩!或说道释,祈祷鬼神,阴阳卜筮,灾祥讹言,以动眾心,与其人往还言议,斩……”

沈正一边读,刘诞一边审视下面的军士。

下面的军士,分为三类,光靠看军容士气,就知道他们分属哪一类。

第一类,是募兵。

募兵,就是招募的兵,这类士兵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自愿投军,战斗意志比较高,长期训练,善於作战,待遇较好,军容雄壮。

由募兵组成的队伍,又称为白衣队,是最为强悍的队伍,也是精锐。

第二类,是军户兵。

军户兵,这类士兵服役有期限,训练比之募兵,较为不足,且军户地位低下,待遇不好,当兵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年纪差距巨大。

虽然刘义隆也下过命令,对军户服役的年龄做了限制,最低十六岁,最高六十岁,不过实际操作下来,小的有十二三岁,大的有七十,甚至更高。

这类士兵,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三类,是充军的罪犯、俘虏的山贼土匪、蛮族、北魏士兵。

这类人地位最低,逐渐被被整编为军户,但其中大多数人都算勇猛,就是战斗意志一般,且管理难度较大。

除了以上三类兵,遇到大战时,朝廷或者地方军阀还会强征百姓入伍,打完仗就各自回家。

东扬州五郡,目前有兵三万余,募兵占六成,军户占三成,第三类罪犯、俘虏占一成。

此时军队的基本编制,是伍、什、队、幢、军。

伍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队、幢、军编制比较混乱,一队五十到两百人不等,幢、军因为队的人数混乱,自然人数也不定。

复杂的人员,混乱的编制,要想把这样一支军队练成铁军,难度不是一般大。

不过,这支军队目前对刘诞来说,也有两个好处,一是他们虽然不够精锐,但剿匪勉强够用,二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出身底层,和世家门阀不是利益共同体。

刘诞等沈正宣读完军纪,走到台前,环视眾將士,道:“王法无亲,军法无情。本王治军,但有立功,不因有怨而不赏,但有犯纪,不因有亲而不罚,眾將士切记!”

“是!”眾將士同声高呼。

刘诞转对陆延稔道:“那些世家大族支援了我们军资,不能藏著不用,换些猪羊,今日吃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