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褒奖(1/2)
刘义隆听了徐湛之和刘劭的话,没有回覆,而是兀自起身,走到大殿门口,吹著夏风,默默沉思。
过了会儿,何尚之和王僧绰一道而来。
何尚之呈上十来本奏书,道:“陛下,这些是朝中官员参隨王的。”
“参休文什么?”刘义隆问。
何尚之道:“有参隨王身为皇子,不顾礼仪,代妻求子,也有参隨王身为一州之主,却亲自下河参与疏通河道,实乃捨本逐末,还有……”
“別说了。”刘义隆不耐烦的打断何尚之,转向王僧绰。
王僧绰呈上奏书,道:“陛下,这是顾琛的奏书。”
“哦?”刘义隆眼中有光,连忙拿过顾琛的奏书,仔细看了一遍,露出笑容,道:“今年端午汛,会稽无人受灾。”
刘义隆说著,回到皇座上,道:“朕听说,会稽百姓正在给休文修生祠?”
刘劭道:“六弟到会稽不过几月,有功绩也不至於此,儿是担心,別有用心之人蛊惑六弟,让六弟耗费民財而邀功。”
徐湛之道:“隨王是到会稽不过几月,但就是这几月,隨王便推行了禁止圈占山泽的新政,兴水利,剿山匪,会稽百姓无不感恩,才自发为隨王立祠,隨王得知后,几番劝阻,会稽百姓们便在马臻祠旁给隨王简单塑了一像。”
刘义隆思索著,道:“立碑修生祠,確实不能胡来,下詔,诸官长吏实无政绩,却立碑修祠者,徒一年。”
王僧绰道:“那隨王这事?”
刘义隆道:“诚如孝源所说,休文有政绩,自然不在受罚之內。”
刘义隆这么做,等於是向天下人宣告了刘诞的功绩。
刘劭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
刘义隆接著道:“擬旨给休文,告诉他会稽谋逆之人,皆斩,其余的人,他自行处理便是。”
“是。”徐湛之等人同声回復。
刘义隆又道:“再擬旨给萧斌,令他速速平定梁邹城之乱。”
“是。”王僧绰接了话,跟著道:“陛下,司马顺一个小小的亡命之徒,就能在青州聚眾谋反,占城称王,追其原因,恐怕不是晋室余威仍在,而是青州百姓生计难以维持的缘故。”
徐湛之和何尚之听了这话,不由得看向王僧绰,因为这话,他们都不敢说。
但刘义隆並不在乎,思索一番后,道:“即刻下令,免除青、冀二州百姓的田赋捐税,凡受寇敌残害的百姓,都应该抚恤。”
“陛下英明!”王僧绰同声道。
江湛接著上前道:“陛下,鲁爽,鲁秀两人已经到了宫外,陛下是否今日召见?”
鲁爽、鲁秀是两兄弟,哥哥鲁爽任北魏寧南將军,荆州刺史(北魏荆州),弟弟鲁秀任北魏中书侍郎,封爵广陵侯。
他们两兄弟上个月通过南平王刘鑠,向刘宋请降。
一旁的徐湛之听到这两人的名字,面色冷了下去。
刘义隆道:“现在便召见,去传他们进来。”
“喏。”刘义隆身旁宦官领命。
不多久,鲁爽和鲁秀进殿,叩拜刘义隆。
刘义隆让两人起身,打量两人一番,道:“你二人皆受佛狸所宠,为何来降?”
鲁爽眼泪说来就来,哭道:“陛下,我等皆是汉人,怎甘心披髮左衽!家父在世时,便一直想归宋,只是担心……担心……”
鲁爽看了一眼徐湛之,继续说道:“只是担心当年误杀了徐公之父,因此不敢前来。”
公元415年,刘裕討伐司马休之,对徐湛之的父亲徐逵之委以重任,让徐逵之领兵一万为前锋。
徐逵之带兵出夏口,与鲁爽两兄弟的父亲鲁轨相遇,两军交战,徐逵之战死。
那一年,徐湛之才五岁。
刘义隆也看了一眼徐湛之,才说道:“两军对垒,岂能没有伤亡,况且你父已逝,便恩怨已了。”
徐湛之面色阴沉的看著鲁爽和鲁秀二人,没有搭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