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布局(1/2)

刘义隆听了刘诞的话,一声嘆息,坐在皇位上沉默下来。

过了许久,刘义隆才幽幽说道:“朕常读史书典籍,看到里面记载这类事情,总以为是空泛言论,没想到如今竟然能亲眼目睹,太子的行为虽然悖逆正道,但未必会导致国家灭亡,只是等他登基称帝后,不知何人能控制此事。”

徐湛之听了刘义隆这话,更迷惑了。

一般人听这句话的重点,多半都会以为刘义隆这是担心刘劭登基后胡作非为,无人约束,因此对答之言,便会著重考虑如何约束登基后的刘劭。

但是徐湛之跟了刘义隆这么多年,深知刘义隆的心思,因此他知道刘义隆想表达的重点是:“太子行为虽然悖逆正道,但未必会导致国家灭亡。”

这句话,一方面表示刘义隆不愿就此事而对太子怎么样,另一方面,也暗含刘义隆对自己能掌握局势很有信心。

刘义隆这一路走来,杀了无数人,权力却越来越稳,这让他十分自负。

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並不因为当局者身处其中脑子不够用,而是当局者总以为自己和別人不一样,別人败了,那是別人不行,而自己可以尽在掌握。

徐湛之终於明白刘诞刚才为什么那样说了。

“仰赖陛下天威,宫中和京师皆无动乱。”徐湛之先逢迎刘义隆,才转道:“至於太子以后之事,正如隨王所说,陛下以圣德感其心,对其施加教化,便可能使太子修心向善。”

“唉。”刘义隆又是一声嘆息,摆手道:“你们先退,朕再想想。”

“是。”刘诞和徐湛之一起退下。

刘义隆则不知不觉走到了潘淑妃的宫里。

潘淑妃见到刘义隆,跪下便哭,道:“虎头做出这等悖逆之事,都是妾的错,是妾没教好他,请陛下治妾之罪。”

虎头是刘濬的小名。

刘义隆道:“太子做出这事尚能理解,可是虎头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你们母子能一日离了朕吗?若太子登基,你们母子岂能有活路?”

潘淑妃听刘义隆这话,便知道刘濬有救,哭道:“虎头年幼,不知其中利害,妾之后必定对他严加管教,让他持忠孝,行仁义。”

刘义隆扶起潘淑妃,看著眼前这个哭得梨带雨的美妾,没有再说话。

……

另一边,刘诞和徐湛之一起出宫。

到了宫外,徐湛之主动道:“大王以为,太子真能修心向善吗?”

刘诞微微笑道:“徐公以为呢?”

“恐怕很难。”徐湛之思索著。

刘诞幽幽道:“很多事,一旦开始,就很难回头,太子就算想改,恐怕也由不得他。”

徐湛之疑惑道:“这是为何?”

刘诞道:“太子不犯错,我那些哥哥弟弟们就算有心,也得藏起来,可太子行了这悖逆之事,我那些哥哥弟弟们,他们还能藏得住心思吗?太子的处境,以后只会更加艰难。”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1???.???】

徐湛之恍然大悟。

刘劭的性子本来就改不了,如果別的皇子再紧逼,那刘劭绝对会再行悖逆之事,那时候,刘义隆就是再自负,恐怕也忍不了。

徐湛之压低了声音,道:“大王您才高德厚,武能安边境,文能牧百姓,不为自己,就算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难道就不想爭一爭?”

刘诞道:“废立大事,当由父皇圣裁。”

“这……”徐湛之嘆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