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求和(1/2)
平城。
酈范进宫,给拓跋濬行礼,小皇帝拓跋濬让酈范免礼。
一旁的陆丽道:“岛夷北侵,酈参军处在一线,可有应对之策?”
酈范道:“偽宋先前大败,淮泗六州之地皆赤地无余,此次北侵,不过强行为之,现在他们中西两路军皆无进展,唯有东路军取下碻磝。但是,刘诞虽取下碻磝,却后援不及,加之即將入冬,他们已经无力再进。”
小皇帝拓跋濬道:“如此说来,现在岂不是反攻之机?”
“不可。”酈范摇头,“我们国库已空,也不能用兵,而且平城这半年多,屡遭巨变,现在陛下又是幼主登基,必有人乘机作乱,要想外伐,必须先安定內部。”
拓跋濬道:“那先生觉得应该怎么办?”
酈范道:“不如向偽宋求和。偽宋在天气转暖之前,已不能进,他们必然答应。”
陆丽道:“酈参军所言乃上策,请陛下恩准。”
“准奏。”拓跋濬同意下来,转对陆丽道:“朕能继位,多亏陆尚书扶持,朕想让陆尚书担任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
“臣万万不敢担此重任。”陆丽连忙拒绝,“南安王拓跋寿乐在军中威望甚高,陛下想要安坐帝位,需要他的支持,都督中外诸军事之职,应该授予他。”
拓跋濬担忧道:“可是朕听说他行事张扬跋扈。”
“正是如此,才要让他担任此职。”陆丽声音放低,“只有让他回平城,陛下才好管控他。”
拓跋濬道:“之前先生给朕讲过董卓霸京师之事,这样做恐怕会引狼入室。”
陆丽道:“长孙渴侯气量狭小,向来和拓跋寿乐不合,且对陛下也有拥立之功,可擢拔长孙渴侯,让他牵制拓跋寿乐。”
拓跋濬陷入沉思。
虽然拓跋濬只有十二岁,但是心志早熟,许多事他已经能看得明白。
现在,北魏是內有权臣,外有藩王,他一个小孩子登基,需要在这夹缝中艰难求存。
他观陆丽今日的表现,觉得暂时可以信任,便道:“便依陆尚书之言。”
……
建康。
徐湛之刚出家门,其卫队兵长袁絮便迎了上来,匯报导:“郎主,严道育的消息查到了。”
“什么?”徐湛之大喜,“她在哪儿?”
袁絮道:“由始兴王藏在京口,和太子仍有往来。”
“这……”徐湛之陷入沉思,想了半晌,问道:“这事还有谁知道?”
袁絮道:“始兴王藏得很严,现在除了我们,应该没人知道。”
徐湛之点点头,道:“此事干係重大,万万不可泄漏半点。”
“是。”袁絮道。
徐湛之回屋,取了一袋钱递给袁絮,说道:“继续盯著,切记不可漏著风声。”
“是。”袁絮拿了钱,高兴的去了。
徐湛之接著入宫拜见刘义隆。
徐湛之给刘义隆见了礼,刘义隆便把北魏的求和信拿给徐湛之,道:“索虏求和了。”
徐湛之接过书信,看了一遍,回道:“先前我们失关中,先帝也遣使往平城,与索虏修好。如今我们已不宜再战,不如顺水推舟,同意他们的求和。”
“唉!”刘义隆嘆息一声,“只是不取回河南之地,朕心有不甘!”
徐湛之道:“索虏幼主登基,主少国疑,短时间內,他们必有动乱。而我们这次北伐之所以戛然而止,主要是由於后勤不济,只要陛下能继续推行新政,劝课农桑,使府库充盈,下次北伐,必然成功。”
刘义隆道:“禁止圈占山泽一事,只有休文在东扬州取得成功,其余地方,皆停滯不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