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约定兵变(1/2)

歷史上,给刘义隆报告刘劭宴请东宫將士的,不是徐湛之,而是王僧绰。

刘义隆一样无动於衷。

不见棺材不落泪,用来形容刘义隆对刘劭的態度,再適合不过了。

刘诞思索著,说道:“不到最后一刻,父皇恐怕都不能下决定。”

徐湛之点点头,转道:“主上让我传大王进宫,要把统领禁军的权力,秘密交给大王。”

“这……”刘诞有些惊讶。

刘诞一开始的计划,並没有打算自己亲自下场。

当然,这並不是说他参与搬倒太子,会不容於刘义隆,而是他开始並不觉得刘义隆会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去对付另外一个儿子。

因为这样的话,代表他可以在收拾刘劭时放个水,让刘劭先把刘义隆杀了,再带兵平乱,然后自己登基。

那刘义隆不是完蛋了?

刘诞感嘆道:“原来父皇不只是偏爱太子。”

徐湛之道:“请大王速速进宫吧。”

刘诞道:“若太子兵变,必定会把守奉化门,袁淑就算想送消息,也送不到宫中,若那时候,我们恰巧都在宫里,又如何里应外合,应对太子兵变呢?”

因为刘义隆突然让刘诞进宫,打乱了刘诞原本的计划,所以刘诞必须重新考虑周全。

“是啊。”徐湛之反应过来了。

刘诞道:“我住的这里,恰好在皇宫和东府城的中间,不如让袁淑把消息送到我府中,由我府中的人,绕道走千秋门入宫,同时到东府城调兵。”

“好主意!”徐湛之当场同意下来。

刘诞点头,拿出自己的符牌给徐嫻,说道:“袁淑送来消息时,若我不在,就让朱士义拿著我的符牌从千秋门入宫。”

徐湛之也拿出虎符给徐嫻。

刘诞接著说道:“让卜天生拿著丈人虎符,去东府城见周盘龙。”

“是。”徐嫻接过符牌和虎符。

刘诞道:“我进宫之后,不知何时能出来,府中的事,就交给你了。”

徐嫻道:“夫君放心,妾知道该怎么做。”

刘诞道:“我在京中,太子不会不管,他兵变之时,要么会派兵来连我们一起杀了,要么会假装圣旨,招我们入宫谋害。”

徐嫻道:“太子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皇宫,就算派兵来,也派不了多少兵,夫君不必担心。”

这个时候,居然可以不慌不乱,刘诞心中对徐嫻,又多了几分认可。

“嗯。”刘诞点头,“我让陆延稔带亲卫守住府邸。”

刘诞交代了陆延稔,安排好府中之事,隨徐湛之进宫去了。

建康宫,紫极殿。

刘义隆坐在殿上,刘诞站在殿下。

刘义隆嘆息一声,起身走到殿下,说道:“朕继位后,皇后便生了太子,当时正是为你大伯守丧期间,所以没有立马告知天下,元嘉三年闰正月,朕才宣告天下,现在也是正月,一晃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

刘诞听著,没有说话。

刘义隆接著道:“据朕所读史料,先前的皇帝登基后,由皇后所生太子的皇帝,唯有殷帝乙,这是承天命,居正统之兆。朕甚为高兴,所以刘劭六岁,便是太子,十二岁,出居东宫,纳殷氏为太子妃,十三岁,加元服。东宫置兵,与禁军一样。朕对他的一片苦心,他竟然完全不能体会!”

刘诞听著,心想:“帝乙生紂王,紂王似乎也不怎么样。”

刘诞心里想著,嘴上说道:“先前大哥確有失德。”

“严道育现在就藏在他的宫里!”刘义隆大怒,转眼看著刘诞,心想:“难道徐湛之没有將这些事告诉休文?”

刘义隆脑海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不过也不在乎,接著道:“朕传你进宫,名义上是和你谈论新政之事,实则是想让你统领禁军,只要太子有异常举动,朕便下旨,让你做领军將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