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管这叫鱼线?(1/2)
绿藤市,
重工集团家属院內。
一位面容严肃、穿著居家服也难掩军人气质的男人正坐在书房整整一上午都愁眉不展。
孟振国作为华夏船舶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舰船特种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
更身兼国產航母工程“生命线”,也就是阻拦索系统的技术总负责人。
他所负责的是一整支舰队未来的咽喉。
只是此刻,咽喉正被一双无形的手死死扼住。
孟振国无奈地看著桌麵摊开的函件。
这是国外合作方发来的,里面的措辞不光冰冷,还充满了傲慢。
“鑑於贵方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潜在应用方向与我方战略利益存在不可调和之衝突,即日起终止所有关於航母阻拦索材料及技术的供应与諮询服务。”
“已交付订单不受影响,但后续维护及备件供应將无限期中止。”
落款日期,就在三天前。
而旁边,是英文技术资料和复杂的力学性能图表。
一些有著“机密”字样的国產航母阻拦索项目进度报告上,用红色標著材料性能未能达標以及外购渠道中断的报告。
就在这时,孟振国接了一个电话。
“项目进展的怎么样了?”孟振国迫切询问。
“孟所,所里最新的测试出来了,新材料两项重要指標,抗拉强度和疲劳寿命距离目標值还是有一丁点的差距。”
闻言,孟振国沉默了半晌,声音忽然提高了几个分贝:“一丁点差距是多少?百分之零点五,还是百分之一?”
“知不知道在每秒吸收百万焦耳动能,承受上百吨衝击力的阻拦索上,这些微小的百分比,就是生与死的鸿沟!”
“抱歉所长,所里的研究员正在努力改良新材料。”电话那头的声音明显弱了几分,孟所长发火了,换谁来都会感到害怕。
“算了,刚才是我太激动了,你们先忙吧,明天我回到所里去亲自把关。”
掛掉了电话,孟振国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
眼下,国外不仅断了货,更是掐断了所有技术借鑑的可能性。
这无疑是把华夏逼到了悬崖边上。
与其说这是一场技术打压,倒不如说是赤裸裸的羞辱!
这时,房门被推开,妻子洪芳端来切好的果盘。
孟振国见状轻轻地將机密报告给收进了抽屉。
洪芳没说什么,默默把果盘放在桌角,避开那些散落的英文资料和复杂的力学图表。
然后走到孟振国身后,双手搭上他僵硬如铁的肩膀,力道適中地按揉著。
“最近你天天呆在书房,饭也不吃,还在因为阻拦索项目发愁吗?”
孟振国点了点头,摘掉眼镜,抬手揉起了眉心:“国外那帮孙子卡脖子,咱们材料搞不定,上面催的还紧。”
“这个项目就真这么急?”
“那是自然。”
孟振国抬起手搭在妻子的手背上:“一艘航母,想要发挥最大的作战性能就必须要配备舰载机。”
“而航母阻拦索则是用来拦停高速降落的舰载机,是舰载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国內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舰载机阻拦著舰试验上取得圆满成功。从舰载机尾鉤与阻拦索拉鉤开始到飞机停下全程时间只有2-3秒。”
谈起这个话题,孟振国眼里满是自豪。
“那现在的问题是……”
“当然是国內的阻拦索製造技术不成熟,而眼下国外已经不再愿意出售阻拦索给我们。”
洪芳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略带关心问:“那……这航母阻拦索,咱们真就造不出来吗?”
孟振国一副別提了的模样,深深嘆了口气:“哎,咱们国內人才还是有的,只是一时半会儿,很难赶上別人。”
“自己造的阻拦索,强度和国外的相比差上一截,寿命也要短一半。”
“你想想舰载机是什么速度和吨位,別小看这一截,那很可能就是机毁人亡!”
“差这一半,舰载机出去转一圈,没绳子换了,那就会成为海上的靶子!”
“现在上面给的时间有限,要是真没办法按时攻克阻拦索的技术,这责任我孟振国担得起,我也没话可说。”
“问题是咱们国家的海防等不起!”
孟振国越说越激动,猛地开始咳嗽了起来。
“好了好了,咱不说这些。”洪芳赶忙拍打著丈夫的后背,轻声安慰道。
“嗯,”孟振国缓过来后,轻声说,“这事先放一边,今天你生日,我已经叫小海回来了,这孩子真是不让人省心。”
洪芳宛然一笑:“不是你说不要求小海成才,只要不做违法的事,不管做什么都支持他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