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题崇禎十七年吊友王承恩疏》(1/2)

尊敬的各位陛下,这是明史有趣小故事的第二集。

先放结论:信王登基时身边没有王承恩。

再放次要结论:到崇禎初期、中期,王承恩也还没有出场。

-----------------

《酌中志》中说,“今承天守备王太监允中、秉笔掌东厂王太监德化、隨堂王太监承恩,皆刘名下”。

刘克敬是谁?和王安同时期的太监,张嫣皇后就是他选入宫的,从万历时期就存在了。

刘克敬怎么死的,被魏忠贤驱赶到凤阳然后杀了。

所以如果这条记录为真,“隨堂王太监承恩”这条记录中的王承恩真的是“吊友王承恩”,那么他肯定不会出现在信王府。

魏忠贤不可能放敌对太监去敌对藩王府里。

-----------------

另外一个佐证还是这句酌中志的史料。请注意“秉笔掌东厂王太监德化”。

崇禎时期的东厂提督记录不清晰,断断续续的。

但比较確定第一个是王体乾,然后是王永祚(信府元从),再然后曹化淳,最后一任才是王德化。

也就是王承恩混到了崇禎末期,才混成“隨堂太监”而已。如果他是信府元从怎么可能升迁这么慢?

司礼监的等级体系为:掌印太监>秉笔太监>隨堂太监

-----------------

而明史中则记载,“王承恩,曹化淳名下”。

曹化淳又是王安名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