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忠诚不绝对(1/2)
朱友珪太想进步了。因为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因此,无论是朱友文,还是朱友珪,都极力討好朱温。
古代的皇子討好皇帝老爹,都会表现出很孝顺的样子。比如说不断是请安,早请示,晚匯报。当皇帝父亲生病的时候,就做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样子。如果皇帝父亲让他出去就藩,他就会说,不愿意离去,因为那样一来,就无法孝敬皇帝父亲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咸丰皇帝。
当年道光重病的时候,让咸丰到病床前,讲治国方略,以便確定究竟是让他,还是让奕訢继承皇位。可咸丰一味地哭,不讲话。理由就是,心里悲伤,讲不出话来。这样一下就打动了道光,最后道光把他確立为皇位继承人。
不过,朱温的儿子们对皇帝父亲的孝敬非常特別。他们知道皇帝父亲好色,竟然把自己的老婆都送去孝敬皇帝父亲。朱友文送出了妻子王氏,朱友珪送出了妻子张氏。虽然这两个儿媳妇都把朱温伺候得很周到,但是,王氏显然更討朱温欢心一些。
朱温年轻的时候確实是很好色,可现在年纪都一大把了,还经常生病,真的还能玩女人吗?或许只是想要用这种方式看看哪个儿子更孝顺。
不管怎么说,在爭夺太子这个位置的进度上,朱友珪是落后於朱友文的。眼看得朱温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生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朱友珪决心要在那之前立下更多的功劳,抓取更多的兵权。
昨天晚上他跟几个亲信心腹商议,准备趁著救援沧州的机会在军队面前表现表现自己,要拉拢更多的將领、军官和士卒。
放在別的朝代,拉拢將领就够了。但这不是五代么?士卒们的支持可能会更重要。只要士卒们都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怎么让將士们支持?无非是给好处,再就是要打胜仗,要在军中建立威望。他之前跟著朱温打过仗,但那还不够,他必须表现出將才,乃至于帅才,要有足够多的胜利,才能得到將士们的拥戴。
所以朱友珪进入皇宫后,脱口就说他想要带兵去河北解救沧州。
昨天晚上他和亲信部將商议了许久,一致认为刘守光要分兵镇压义昌镇的其他地方,又要派兵防备契丹,还要围困沧州,兵力使用上肯定会捉襟见肘。刘守光顿兵坚城之下,锐气已失,这时候就要果断地发起进攻。哪怕兵力少一些,都有可能將其击败。
不久前才发生的潞州之战不就是这样?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第二个儿子,我朱友珪也是次子,那李存勖能做的事,难道某家就做不得?
当然,打仗会有危险,被流矢射死也说不定。但是那又怎么样?大丈夫难道还希望老死於床榻之上么?
听到儿子朱友珪请战,朱温很是高兴,“李克用有李亚子,我也有麒麟儿!”
朱温壮其言,却又担心朱友珪打不过,梁军的主力要先对付叛將刘知俊,可没有多少兵力给朱友珪带去河北。而且朱温率领大军出征,需要有人留守汴梁。朱友珪要是也走了,汴梁岂不是空虚了?
“父皇,有平阳君侯在呢。”
平阳君侯指的就是敬翔,敬翔是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鑾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敬翔知道朱温猜忌心非常重,因此一直不染指兵权,乾的都是萧何、张良的活,也不与外镇的將领们来往,因此深得朱温信任。
这年头,节度使会造反,领兵的將领会造反,底层的士卒觉得不爽也会造反,但是没有听说文人造反。俗话说的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敬翔的本事比秀才大得多,手中没有兵马,那就没有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