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骄横(1/2)

卢龙军撤退最短的路程是沿著南皮—沧州—幽州这条道路,但是沧州城下的壁垒和营寨都落到了沧州军的手里,刘守光便安排部队先向东到海兴,再沿著海岸线返回幽州。

这样行军有几个好处,其一,海兴西靠渤海,从三会海口,就是后世的天津运送粮草到海兴县很方便,从海兴乘船返回幽州也很方便。卢龙军在海兴囤积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包括粮食、草料和箭矢等。军队撤到海兴可以进行短暂的修整,卢龙军在义昌镇境內抢到的东西大多也是先运到海兴,然后再运回幽州去。海兴县城中囤积的粮草可以用来餵养士卒战马,钱財布帛可以用来赏赐给军士,减少士兵们的不满情绪。

其二,海兴县城外有一座小山,虽然山不太高,只有30多米,也可以在山上列阵,以阻挡可能追上来的敌人。

小山位於县城东约十公里处,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发现了这座山,称之为“夹”或“先槛”,到了秦汉称作“柳丘”,隋唐称“峡”、“马騮”,亦称“騮”,不过歷代常常俗称为“小山”,据说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登临过此地,汉武帝刘彻,也亲临小山,其目的与秦始皇相同,他还在小山东修筑了两个望海台,用来观察和联络两路求仙队伍,现在两台遗址尚存,当地人称“武帝台”。

卢龙军骑兵多,步兵也很多,差不多是骑步各半。卢龙军步兵中的精锐战斗力也很强,但是在撤退的时候能发挥多少战斗力是个问题。

刘守光也算是知兵,知道但凡撤退必须安排精兵强將断后,於是他就將这个任务交给高行圭。高行周呢?被安排在了南皮和海兴之间的盐山县。

山后兵马向来驍勇,大傢伙都说高家军能征善战,断后这种事情就该让高家的山后兵马来干。高行圭、高行周对这样的安排没有丝毫怨言,他们不是刘守光的嫡系,干些苦活累活是免不了的事情。

但是没等卢龙军撤到盐山县,梁军就已经追了上来。卢龙军在沧州抢了个遍,个个身上都带著不少的財物,为了夺取这些財货,梁军爆发出了很强的战斗力。

邓季筠率领左英武军五千多人,一鼓拿下了南皮,在城中大肆劫掠。未来得及撤走的卢龙军数百人或是被杀,或是打开城门仓皇逃窜。

统领左神武军的黄文靖也不含糊,轻而易举地就攻破了卢龙军在南皮城外的营寨。不过南皮城內外只剩下了一些卢龙军丟弃的物资,大多是些笨重而又不值钱的东西,像是粮草、箭矢,损坏的板车和马车之类。

就这么点东西,別说是邓季筠、黄文靖不满意,就连下面的士卒都看不上。

大爷们是来发財的,这都什么破烂玩意啊,打法叫子么?追击!必须继续追击!要让刘守光那廝把財宝都交出来!

神武军和英武军嗷嗷叫地向东追击,何令稠、陈令勛所部魏州军也追了上去,还有其他各部兵马,都是抖擞了精神,打得非常凶猛,比之前在南皮城外大战的时候还猛。

“这尼-玛!早这么打不就好了?”

陈诚简直无语,这都是些什么人啊,硬骨头不愿意啃,吃肉的时候倒是个个生龙活虎。不过梁军支棱起来了也是好事,至少不用担心被卢龙军给反推了。

很快,梁军前锋在尹庄追上了卢龙军的尾巴。看到卢龙军队列中的大小车辆,梁军將士不需要鼓舞士气,直接就冲了上去。

“杀!”“杀!”

“杀啊!”

先是弓弩乱射,然后是步骑兵一拥而上。双方的士兵搅合在一起,展开了混战。卢龙军毕竟在撤退,不但人少,而且军心不稳,战不多时,便宣告溃败。来自幽燕之地的军士们大呼小叫,丟盔弃甲,朝著东边狂奔,“我军败了”之类的呼喊夹杂其中。

財货虽好,小命更重要。

打垮了殿后的卢龙军,梁军士卒上前掀翻车辆,看到车上装著的大多是米麵醋布和肉乾、酱菜之类,只有少量的铜钱和布帛。士兵们蜂拥而上,爭抢不已。

“滚开!这些都是我们神武军的!”

“艹里亮!大爷的钱也敢抢!”

“都別抢啦,值钱的东西都在前面,大伙继续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