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这钱花得值!(1/2)
李世民呷了口茶,问道:“你这次趁著长孙无忌不在,坑了他偌大家业,就不怕他回来寻你麻烦?”
“他怕是没这工夫了。”陈迎新语气淡然。
“此话怎讲?”李世民追问。
“长孙无忌如今自身难保,哪有閒心管我?”
陈迎新说得隨意。
他心中清楚,李世民修订《氏族志》之举,虽比史书记载略早,结果却无二致,长孙无忌的“作死”之路正由此始。
此人从武德年间便是李世民心腹,既是国舅又是功臣,深得信任。
贞观以来,处置世家立场亦合圣意,官位一路升至尚书右僕射,位极人臣。
如此圣眷,岂能不招人眼红?
尤其加上“外戚”这层身份。
《氏族志》一出,长孙家跃居大唐第二世家,便成了风暴的源头!
朝中弹劾其“权势滔天”的奏疏,怕是要压不住了。
这些风声,长孙无忌岂会不知?
此刻他定是焦头烂额,日夜悬心。
这般汹汹物议,长此以往,丟官事小,只怕性命堪忧!
为求自保,他多半会想尽法子辞官避祸,推拒封赏。
这法子本无大错,功名財富已足,归家颐养天年亦是明智。
可偏偏十几年后,他又重回朝堂,官位更胜从前,直任中书令!
更巧的是,李世民封官不久便驾崩了。
骤然从閒散重回权力之巔,更受託孤重任辅佐新君李治……
此乃取祸之道!
他与李治並无患难之情,根基亦因久离朝堂而浅薄。
待李治成年,猜忌必生。
如此致命之缺,无可弥补。
是以不过十年,长孙无忌便被贬黜流放,终至自縊身亡。
对此结局,陈迎新並无半分怜悯——纯属咎由自取!
要么彻底归隱,安享晚年;要么稳坐朝堂,深植根基。
半途而废,必是死路一条!
算算日子,长孙无忌辞官之期將近。
坑他家的钱,陈迎新自然有恃无恐。
此刻的长孙无忌,愁的绝非钱財,更无暇找他麻烦!
李世民故作疑惑:“此言何意?赵国公新晋高位,圣眷正隆,风光无限,怎会自顾不暇?”
李世民发问时,对面的长孙无忌也紧锁眉头,死死盯住陈迎新。
此人成就非凡,纵是隨口一言,他也不得不重视!心中已是七上八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