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事实上的贵族(2/2)
“你看,这个叫槓桿。只要找到了正確的支点,一个孩子也能撬动一块巨石。”
“这条线叫拋物线,我们投石机的轨跡,就是遵循著它的规律。”
知识,在这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了一种可以分享、可以实践的强大力量。
越来越多的沙尔特年轻人,被这种开放而务实的氛围所吸引。他们开始主动地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之中,不再仅仅是为了换取食物,而是为了学习那些能真正改变命运的技艺。
他们学著白洛人的样子,用標准化的尺寸切割石料;他们学著使用更复杂的工具,搭建临时的营房。在这个过程中,白洛语成了他们交流的唯一工具,白洛城邦的度量衡和律法,也成了他们必须遵守的准则。
融合,就在这汗水与劳作之中,无声无息地发生著。
当第一批掌握了基础建筑技术的沙尔特工匠,带著白洛城邦赠予的全套钢製工具返回自己的主城时,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技艺。
他们用白洛的技术,为自己的族人修建起了第一座坚固的砖石房屋,挖出了第一口能稳定供水的深並。当他们的同胞,还在为是否要接受白洛人的“文化入侵”而爭论不休时,他们已经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了拥抱变革的价值。
一些在白洛工地工作过的沙尔特商人,甚至开始在商岛的集市上,主动为百洛的文化站台。
“你们只看到了莱尼人的丝绸有多华丽,却没有看到白洛人的道路有多平坦!”一名皮肤黑的沙尔特商人,对著一群来自中立城邦的同行,大声地说道,“莱尼人的诗歌或许能让你在宴会上贏得掌声,但白洛人的数学,却能让你在建造房屋时,节省一半的木料!”
他指著自己身上穿著的、由白洛布製成的、朴实却异常耐磨的衣服。
“美固然重要。但能让所有族人吃饱穿暖,能让我们的城市在风沙中屹立不倒,这才是更伟大的美!”
他的话语虽然粗糙,却充满了力量。
那些原本在两种文化之间摇摆不定的中立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来自內陆的、以务实和强盛著称的城邦。
他们发现,白洛的文化或许没有莱尼那般精致优雅,却有一种根植於土地的、强大的生命力。
在“沙漠之路”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茶之时,鱼也没有忘记对城邦內部的持续优化。
他敏锐地意识到,隨著疆域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一种新的、更深层次的危机正在悄然滋生一一阶级的固化。
最早跟隨火首领的那批元老,他们的后代,凭藉著父辈的功勋和积累的財富,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事实上的“贵族”阶层。他们无需参与最繁重的劳动,就能占据最好的土地,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那些后来併入的、以及通过奴隶身份获得自由的新公民,儘管同样为城邦做出了贡献,却在上升的通道上面临著无形的壁垒。
“一个健康的文明,血液必须是流动的。”鱼在一次高层议事会上,神情严肃地说道,“如果一个农夫的儿子,永远只能是农夫;一个工匠的女儿,永远只能是工匠。那么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与那些被我们推翻的、等级森严的城邦,又有什么区別?”
“长此以往,底层的怨气会不断积累,而上层的进取心则会不断消磨。我们的城邦,將失去最重要的活力。”
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元老”们,都陷入了沉默。
“我决定,”鱼的声音斩钉截铁,“建立『功勋爵位』与『公民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