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暗流涌动(五)(1/2)

正月十九,常朝。

紫宸殿內,百官依序肃立,气氛凝重,却因昨日的叩闕风波与后日的国子监问政,平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紧张与期待。

百官山呼万岁后,礼部尚书陈夷行(兼领)出班奏事,声音洪亮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

“陛下,明日驾临国子监问政,乃崇文重教、旷古未闻之盛典。

太常寺与礼部已会同擬定仪制,陛下乘金根车,擬用太常乐悬、卤簿半仗导引,百官依序隨行。

金吾卫开道,北衙六卫执仪,神策右军执戟扈从,国子监內设御座於明伦堂前,诸生序列庭中,以彰陛下崇文重教、虚怀纳諫之至意。不知陛下圣意以为可否?”

李炎端坐御座,冕旔垂珠,声音平和却带著一种定调的力量:

“陈卿与太常寺用心了,然朕以为,朕往国子监,非为游幸,明日问政,重在问与政二字!

意在聆听士子心声,咨諏善道,非为繁文縟节,排场过大,反生隔阂,令学子拘谨,不敢尽言。

仪制不必过於繁复,简朴庄重即可。

乐悬、半仗皆可免,百官亦不必倾朝隨行,只需礼部、太常寺必要官员及国子监属官导引即可。

金吾开道、北衙执仪、神策右军扈从亦可,重在清道护驾,確保畅通无虞。

国子监师生,於监內肃立恭候亦可可,朕入监后,当设座论道,务求畅所欲言,朕能闻其真知灼见!

一切仪注,皆以问政二字为根本,刪繁就简,不扰师生,不耗民力!”

“陛下圣明!虚怀纳諫,求言若渴,实乃士林之福。

臣等谨遵圣諭,即刻更定仪制,必使仪制简而不失威仪,重在问政之实!”

陈夷行深深拜服,脸上露出由衷的钦佩,皇帝此举,无疑更能彰显其求贤若渴、务实开明的圣君形象。

李炎微微頷首,目光看似无意地扫过牛党官员聚集的区域。

只见以杨虞卿、李汉、萧浣等人为首的一干牛党要员,今日异常沉默,他们或垂首视地,或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泥塑木雕。

对问政仪制这等关乎士林体面的大事,竟无一人出言置喙,对皇帝的决定不发一言,对陈夷行的奏对也毫无反应,低调得近乎诡异。

显然,经歷了昨日叩闕风波和杨虞卿的分析,他们深知此刻任何冒头都可能引来仇士良的雷霆之怒,只能將所有的愤懣与不甘深埋心底,静待明日问政,再窥风向。

李党眾人如郑覃、李绅等,面带从容,甚至隱隱有振奋之色。皇帝此举,深合他们重实务、轻虚文的理念,更为后日问政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反观李党官员,如门下侍郎郑覃、宗正寺卿李绅等,虽也保持肃穆,但眉宇间却透著几分从容与期待。

皇帝此举,深合他们重实务、轻虚文的理念。

朝堂之上,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牛党失声、李党静待的格局。

常朝在一种心照不宣的平静中结束。

李炎回到紫宸后殿,刚除去冕服,马元贄便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滑入殿內。

“大家,”马元贄低声道:

“您吩咐查崔侍中的底细,有眉目了。”

“如何?”李炎坐下,端起温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