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大棚薄膜生產出来(2/2)
那头就笑了:“那太好了,我们正等著你的好消息呢。別急,我这就派几个材料专家过去。”
下午三点,三个戴著眼镜、拎著工具箱的专家就到了车间。
他们围著薄膜看了看,又拆开机器检查了零件。
最后指著原料桶说:“问题出在聚乙烯和增塑剂的比例上,增塑剂多了点,影响透光。”
专家们现场调了配比,重新投料。机器再次运转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新的薄膜吐出来,秦歌一把扯过,举到窗边——阳光透过薄膜照进来,能清晰地看到对面墙上的標语,透亮得像块薄玻璃。
“成了!”易忠海嗓门亮得像敲锣。
专家们又微调了几次,把最优配比写在纸上:“就按这个来,保准达標。”
秦歌赶紧把配比抄下来,递给肖大可:“你们组先盯著,按这个標准生產。”
又转向易忠海,“易师傅,你们组累了五天,先回去歇一天,明天再来赶工。”
易忠海摆摆手:“歇啥?现在干劲正足!”
却被秦歌按在椅子上:“必须歇,养足精神才能多干活。”
等专家们带著整理好的材料、配比数据和薄膜样品往工业部赶时,车间里的机器已经重新轰鸣起来。
新的薄膜一卷卷落下来,在灯光下闪著均匀的光泽。
杨厂长看著这光景,忽然拍了拍秦歌的肩膀:“小秦,这关,咱们算是闯过来了。”
第二天一早,工业部的李从戈和农业部的周明杰就带著人赶到了轧钢厂。
李从戈拿起一卷刚生產出的薄膜,对著光看了又看。
忍不住点头:“小秦,这膜透亮得很,韧劲也足,你这活儿干得漂亮!”
周明杰在一旁笑著接话:“別光看膜了,走,带你们看看下一站。”
一行人坐上吉普车,浩浩荡荡驶出城区,沿著乡间土路顛簸了半个多小时,眼前忽然开阔起来——
一片荒地之上,密密麻麻的人影正在忙碌,竹竿、泥土、稻草堆得像小山,远远望去,一排排半成型的棚架已经立了起来。
“到了。”周明杰推开车门,指著眼前这片工地。
“这一百多亩地,都是咱们的试点大棚区。”
他展开图纸,在地上比划著名,“按你说的,全用就地取材的法子:
棚架是山上砍的竹子,扎得结结实实;两边砌了泥巴稻草糊的火炉,天冷了能烧火增温;后头起了一人高的泥墙,挡风又保温。”
秦歌走到一个刚搭好的棚架前,伸手推了推竹竿,纹丝不动。“这架子够稳当?”
“放心!”周明杰拍著胸脯。
“村里的老木匠领著搭的,说是抗八级风没问题,真来了强风,还能临时加撑子。”
正说著,几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快步跑了过来,领头的是个戴著草帽的村长,手里还攥著把锄头,鞋上沾著泥。
“周部长,李部长!你们咋亲自来了?”
他搓著手上的泥,笑得憨厚,“您瞅瞅,这棚子再有两天就能全搭好!”
“这么快?”秦歌有些惊讶,“才五天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