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泰请旨斩杀朱允熥,秦淮河畔风流事(求追读)(1/2)

晚上。

朱允炆的书房。

处理完老朱的丧事,朱允炆长出了一口气。

此时的他正坐在文案內阅览奏章。

齐泰手捂著屁股侍立在一旁。

朱允炆抬眼看了看他:“爱卿,並非朕不想袒护於你,只是在祖母的面前,总得有人替朕扛点事儿。”

齐泰赶紧施礼:“陛下,一点儿皮外伤算不得什么。”

“看在你替朕挨一顿板子的份上,朕封你为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那还得了?掌管全国的兵马。

齐泰趴在地上磕头,感动得涕泪横流:“陛下,臣……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不必如此,你快起来吧。”

齐泰站起身来,把眼泪擦了擦。

朱允炆把那份奏章递给了齐泰。

齐泰用双手接过,打开观看,原来上老臣刘三吾的奏章,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说,此次朱棣率领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朝中文武百官束手无策,吴王朱允熥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退敌,功莫大焉,请陛下恢復吴王的官职和爵位。

朱允炆端过茶碗呷了一口:“爱卿,你意下如何?”

齐泰把奏章看了三遍:“微臣以为刘三吾所言乃迂腐之见。”

“哦,此话怎讲?”

“朱允熥身份特殊,他乃你的父亲与常氏所生,按理说,朱雄英夭亡之后,他就是嫡长孙,应该继承皇位,也就是说,他是陛下最大的竞爭对手和威胁。

如今常遇春又突然冒出来了,开平王是他的外祖父,能不向著他吗?

因此,为陛下考虑,臣请旨斩杀朱允熥。”

“杀了朱允熥?”

“正是。”齐泰目露凶光。

朱允炆摇了摇头:“这恐怕不行,朕已经当著祖母的面承诺不杀他,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呢?”

“陛下真乃仁慈之君,但是,这样的妇人之仁是要不得的,臣有一计,可以使他死得心服口服。”

“说来听听。”

“如今陛下刚刚继位,眼下最为棘手的事便是削藩。

首先要削吴王的藩,其次要削燕王的藩。

只要出其不意把他们俩给打倒,其他碌碌之辈都不在话下。

虽然说朱棣已经率领军队返回北平,可是,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还在京师之中,只是不知他们藏身何处。

陛下可命朱允熥三日內將朱高煦捉拿归案,只要抓住了朱高煦,朱高炽和朱高燧便跑不了。”

当初老朱临终之前,就已经料到朱棣可能会反,事先以封赏为名,把朱棣的三个儿子誆进京师,以为人质。

“像这样的事,让锦衣卫纪纲去办,不就行了吗?”

齐泰进一步解释:“陛下可能有所不知,朱高煦武艺高强,力能扛鼎,据微臣观察,他的功夫不在当年的项羽之下,就算纪纲找到了他,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

闻言,朱允炆的神情变得凝重了起来:“如此说来,朱允熥能抓得住朱高煦吗?”

齐泰冷笑了一声:“如果朱允熥三日內抓不住朱高煦,那么,陛下就可以此为由,治他的死罪;

倘若他碰巧遇上了朱高煦,他必定会死在朱高煦的手上,这就叫借刀杀人。

换句话说,朱允熥是死定了,而且,他还无话可说。”

……

太监总管王鉞向朱允熥传达了朱允炆的口諭:“奉天承运,皇帝詔曰:朱允熥身为帝室之胄,为朝廷分忧,朕心甚慰,现命其在三日內擒获朱棣次子朱高煦,以绝后患,不得有误,钦此!”

“罪臣朱允熥接旨。”朱允熥声音朗朗。

王鉞看看左右无人:“吴王可要小心了。”

“王公公辛苦。”

王鉞嘆息了一声:“奴才也知道吴王是有功而无罪的,可是,奴才也无能为力啊。”

朱允熥也知道这位王公公人倒也还算不错:“不知是谁在陛下的面前进谗言,设下此等毒计?”

“吴王,你现在就不要考虑这些了,赶紧想办法去抓朱高煦吧,那朱高煦可不是等閒之辈,你可千万小心了。”

“多谢王公公提醒。”

等到王鉞走了之后,朱允熥的心中也是一阵难过。

这让他想起了曹植的那首《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话又说回来,抗旨不遵,乃是掉头之罪。

朱允熥冷静了冷静,还得去抓朱高煦。

可是,这偌大的京师,又到哪里去找朱高煦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两天过去了,朱允熥大街小巷子都找遍了,一点头绪也没有。

他心想朱高煦能躲到哪里去呢?

难道说他已经出了城?

不可能,因为城门早已关闭,就是一只鸟儿也飞不出去。

如果说朱高煦还在城中的话,那么,难道说他会土遁?

朱允熥思来想去,猛然间想到了一个地方。

……

第三天的晚上。

秦淮河畔。

这里青楼林立,鶯歌燕舞。

紧邻夫子庙的贡院,是科举考场所在。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才子前来考试,他们会在这里呆很长时间,也不胜寂寞,从而推动了青楼的繁荣。

一轮明月倒映在秦淮河畔,波光瀲灩。

鹤鸣楼。

这是京师之中,最大的妓院了。

门庭若市,络绎不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能在这里消费的,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徵,寻常的百姓拼死拼活一年,不值春宵一刻。

二楼之上,包厢內,一只宝雕弓掛在墙上。

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者,怀中搂抱著一名为红玉的绝色女子,正要亲热。

五月的天气,

红玉衣裳身著蝉衣,胸前的一片雪白饱满倾泻而下,像是要兜不住了似的。

红玉轻启朱唇:“你必须饮下这三杯美酒。”

那老者哈哈一笑:“酒美人更美,不要说三杯,三百杯也行。”

红玉把三杯酒一下子就倒进了那老者的口中,那老者像是没有喉咙似的,直接就进了肚。

这红玉可不是一般的姑娘,乃是这里的魁。

“今夜良辰美景,咱们是不是可以上榻休息了。”

“时辰尚早,你猴急什么?前两天我和你说的夜明珠带来了吗?”

“原来是要这个,你怎么不早说?”老者说著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硕大的珠子递给了红玉。

红玉把那颗夜明珠捧在手心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没想到,你科举没考中,却赚了这么多钱。

你还考那劳什子举人、进士做甚?”

老者大笑:“那可不一样,士农工商,商人是最没有地位的,

先不说那些了,咱们是不是可以那个啥了?”

红玉嫣然一笑:“那你下次可得再给我带一个鐲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