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赵寧儿助阵,常遇春欲直捣黄龙!(求追读)(2/2)
朱允熥听了,觉得也是。
於是,朱允熥命人製作了一个大型的网兜,只要拴在那只仙鹤的两条腿上,既可以载人,也可以载物。
朱允熥心想这倒好,这下这只仙鹤便成了他们的运输工具了。
常遇春手捻须髯:“据哨探来报,前面不远处已经发现了陈祖义海盗的踪跡。”
朱允熥一听,心里开始纳闷了,他心想自己写信给铁弦,是让铁弦假扮成陈祖义的海盗,那可不是真的,
没想到真的把陈祖义的海盗给招来了。
如果说真让自己率领这1000多人去对付人家数万海盗,那可真不好对付呀,那些海盗之凶残,他们已经见识过了。
朱允熥和赵寧儿都感到很吃惊。
“陈祖义的海盗在什么位置?”
“他们惧怕铁弦,已经到了东莱海口。”常遇春说。
闻言,朱允熥心想东莱海口,那不是当年隋煬帝製造战船的地方吗?
不过那一片水域正適合停船?
“外祖父,那你有什么作战计划?”
常遇春把手一挥:“依我之见,趁他们立志未稳,咱们率领人马直接杀过去就得了!
咱们一个衝锋,只要把第一仗打贏了,他们嚇破了胆,便会投降!”
“不妥。”朱允熥摇了摇头。
他心想外祖父不愧为战神,根本没把那些海盗放在眼里,但是,这样做,风险太大,
倘若有什么闪失,那將会全军覆没,到那时,自己將无法向朝廷交代啊。
朱允炆和齐泰那些人必定会以此为由,治自己的罪。
“外祖父,我觉得这样做不太妥当啊。”
“怎么说?有何不妥?”
朱允熥遥望著东方:“一是,路途有些远,人们常说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縞,就是这个道理,
等到我们的军士赶到东莱海口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尽了,哪里还有作战能力?
二是,咱们的粮草也接济不上呀。”
赵寧儿听了,也赞同朱允熥的建议:“外祖父,虽然我不太懂得军事方面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允熥说得有道理呀。
铁弦不是说了吗?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打仗,要学程不识,可不能学李广啊。”
常遇春笑了:“其实,我倒很欣赏李广的,他是一个才將。
他曾经以100人击退了匈奴数千人马,他射杀了三名匈奴射鵰手,把那些人嚇得屁滚尿流。”
“你说得很对,李广的个人能力的確很出色,但是,他的战绩並不好啊,所以,终其一生,未得封侯。”
对於这一段歷史,常遇春也很了解,
有一次,汉武帝派李广、卫青、公孙敖和公孙贺四员大將討伐匈奴,让他们每人率兵1万,分別从4条路线討伐匈奴,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公孙贺在沙漠里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匈奴的军队,然后,无功而返。
公孙敖折损了7000兵马,逃了回来;
卫青率兵直捣龙城,俘虏了700名匈奴人,
虽然他俘获的人数不多,但是,在四路兵马当中,取得的成果是最大的。
李广一万军队,全军覆没。
当然了,李广之所以会全军覆没,是因为他的名头太大,引起了匈奴单于的注意。
於是,匈奴单于调集了重兵围攻李广。
最终,李广受到匈奴重兵打击,所以,败得很惨。
可能也正是由於这个原因,李广牵制了匈奴的主力,所以,卫青才得以顺利的攻下龙城。
不管怎么样,李广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俘。
后来,他又从匈奴的军队中逃了回来,钱赎了死罪。
这段歷史,常遇春心里也很清楚。
但是,他觉得不是李广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李广的运气不好,数奇。
程不识作战就不是这样,他率领的军队每到一处,安营扎寨都有章法,
都会加强戒备,岗哨特別严啊,
李广自由散漫,几乎没人站岗放哨,
因为这件事,程不识曾经多次提醒过李广,
但是,李广不以为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的將士都愿意跟隨李广。
因为跟著李广,很轻鬆啊,无拘无束,若跟在积不识的后面,却非常累。
不可否认的是,程不识是一个不败將军,人家从来没打过败仗。
今天,朱允熥提到了李广,所以,祖孙俩就有了一番辩论。
朱允熥毫不隱瞒自己的观点:“咱们行军打仗得向积不识和铁弦学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我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
抓住机会,伺机出击。”
常遇春手里拿著一块抹布,正在擦拭他的丈八点钢枪,
“你的这种作战思想和理念,和徐达倒是有几分相像,他也是这么说的,
但是,外祖父我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
我时常带著少量的兵力穿梭在敌军的万马丛中。
我所率领的那支军队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会把敌人的军队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各个击破,这是我惯用的打法,而且,几乎每次都很灵验。”
朱允熥十分佩服。
他心想,人们常说兵熊熊一个,將熊熊一窝。
常遇春的军队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战斗力,那是因为常遇春太过勇猛了,
这就好比当年的项羽率领著二十八骑,在刘邦的军营之中往来衝突,却很少有人受伤。
项羽的武力值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越。
若是时光倒退数十年,常遇春可能和项羽有的一比,现在常遇春已经上了年纪,年老不讲,筋骨为能。
“允熥啊,那你说,我们这一仗该怎么打?”
朱允熥尚未来得及回答。
就在这时,赵思礼率领著两百名家丁,已经赶到了。
常遇春、朱允熥和赵寧儿出帐迎接。
朱允熥闪目观看,见赵思礼带来的两百家丁,个个都是好样的。
他们生龙活虎,如同下山的猛虎,出水的蛟龙,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眾人见完了礼之后,分宾主落座。
常遇春见来了援兵,也很高兴,虽然援兵不是很多。
“赵將军,你来得正好,对於此战你有何高见?”
赵思礼谦虚地说道:“常將军乃是咱们大明的不败战神,在你的面前,我怎敢班门弄斧呢?”
常遇春哈哈一笑:“赵將军,你不必过谦,你之所以能坐上兵马指挥使的位置,是因为你武艺出眾,战功显赫,若是泛泛之辈,怎么可能坐得上这个位置呢?所以,你也不必谦虚。
此间没有外人,你有什么想法,儘管说出来,咱们大家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