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周王被废,姚广孝献计(2/2)

朱棣微微頷首:“是的,你说得太对了。

你料事如神吶!

现在本王也很后悔。

虽然说,本王也劝说了他,但是,还是力度不够啊。”

姚广孝端起茶碗,浅尝了一口:“本来贫僧为你谋划,咱们可以两路出兵的,现在只能一路出兵了。

不知大王有何想法?”

朱棣清了清嗓音:“听说朱允熥、常玉春和赵思礼他们正在和陈祖义、陈士良父子开仗,

而陈祖义和陈士良海盗人马眾多,有数万人,

朱允熥他们只有1000多人马,很显然,这也是齐泰的一计,

他是想借刀杀人。

本王想趁此机会向朝廷请缨,增援朱允熥他们,表面上是去增援,实际上,咱们可以趁此机会率军南下。”

姚广孝听了之后,点了点头:“大王此计的確甚妙。

但是,还有几点,贫僧不得不提醒大王。”

“愿闻其详!”

“其一,铁弦驻军在济南,他头可不好剃,

大王还是要避开他的锋芒。”

朱棣听到这里就是一皱眉,因为想从北平攻打京师的话,必须要跨过黄河。

如果朱允炆派重兵把守黄河渡口,那么,北平的军队是很难渡过黄河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山东济南那边绕过去。

但是,这么一来,又不得不和铁弦针锋相对。

姚广孝接著说:“陛下此计可能骗得了一般的人,但是,像铁弦和齐泰那些人未必能骗得过去,

所以,咱们还得加点儿码。”

“哦,你的意思是?”

“咱们可以採用声东击西之计,当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在黄河对峙的时候,不就是採用了此计吗?

咱们也可以效仿。

咱们表面上是从延津渡过黄河,实际上派重兵奇袭济南。

这样一来的话呢,铁弦和盛庸他们必定没有防备。

咱们就可以一举把济南拿下。

只要把济南掌握在咱们的手里,京师东边的门户就洞开了。”

“这果然是个办法。”

“另外,咱们可以宣称北元要来袭击北平,

大王可以让世子驻守北平。”

朱棣点头:“那么,留给他多少兵马?”

“一万左右,剩下的全部带走。”姚广孝建议说。

朱棣神情忧虑:“北平可是咱们的大本营,必须確保北平万无一失,倘若北平有失,那咱们可就麻烦了?

给朱高炽留下一万人马是不是少了点儿?”

姚广孝把茶碗放下,嘿嘿一笑:“大王,人们都说,知子莫若父,看来,大王还是不太了解世子啊。

放眼整个朝廷內外,世子可以说是第一守城大將,只要给他一万人马镇守北平,就是有五十万、上百万的军队来了,也无可奈何。”

朱棣听杨广孝这么一说,眼里亮了光:“高炽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姚广孝哈哈大笑:“大王,如果我所料不错,你必定会成功,而你之成功,离不开你这几个好儿子。

朱高炽是第一守城大將,

朱高煦更加適合衝锋陷阵,放眼朝廷上下,那些將军,除了常遇春之外,恐怕没有人能挡得住朱高煦。

一个善守,一个善攻,

大王怎么能不成功呢?”

朱棣听了,也显得有几许兴奋:“是的,这么一说,看来你对我这几个儿子,比我还要了解他们呢。”

“用人最重要的是,用其所长,如果反过来,你让朱高煦去守城,让朱高炽去征战沙场,那就不太合適了。”

“斯道所言甚是。”

姚广孝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还有一点,我要提醒你,朱允熥可不是一个等閒之辈呀,你不要看他年轻,恐怕咱们的这些伎俩,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听他这么一说,朱棣的神情又变得忧虑了起来。

朱棣上次之所以装疯,是因为他也感到朱允熥来到了北平之后,给自己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通过几次考验,他也知道朱允熥不是好对付的。

姚广孝接著说:“其实,朱允熥也很难,他也是藩王,而且,他已经被削了。

他其实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呢,他从大局出发,不希望百姓遭受苦难,在大是大非的面前,

他以天下百姓为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英雄情结吧。

所以,他会维护大明的一统,不希望分裂。

他疾恶如仇,听说他孤身一人潜入陈祖义的海盗之中,杀死了一名海盗。

那些海盗也的確可恨,他们每攻下一座城,无论男女老幼,把人家的脑袋都砍下来,掛在马脖子上,

其手段太过残忍了,令人髮指,这也是朱允熥为什么痛恨那些海盗的主要原因。

我们也可以转变思路。”

朱棣不由地问道:“如何转变?”

“我们可以尝试著,联合陈祖义和帖木儿一起围困京师。”

朱棣皱起了眉头,问道:“这样做能行吗?合適吗?”

姚广孝的右手不停地在拨弄著那一串佛珠:“天下没有永恆的敌人,也没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三国不就是这样吗?

今天刘备和曹操联合了,一起攻打孙权,

明天刘备又和孙权一起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操,

等到刘备强大的时候,曹操又和孙权联合起来,来打刘备。

因此,我们可以派使者到北元和陈祖义那里游说他们和我们联合起来,攻打京师。”

朱棣和姚广孝两个人一直討论到深夜。

京师。

奉天殿,早朝。

太监狗儿高声喊道:“有事早奏,无事捲帘退朝。”

此时,兵部尚书齐泰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最近一段时间,朱棣疯了,周王被撤了藩,

朱允熥和常遇春正在东边与海盗作战,这也无关紧要,反正无论是胜是败,对於朝廷来说,也没什么损失,一切进行的都还算顺利,因此,朱允炆心情舒畅精神抖擞,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