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辞別(1/2)

“不负,你倒是聪颖,这一出既不驳了康儿的面子又显露了真本事,叫为师对你刮目相看。”

待杨康彻底走远了,

丘处机才看著杨不负缓缓开口道:

“只是,为师想知道你究竟是如何想的?是想学真本事还是和康儿一样学几招得过且过?”

得了。

杨不负今天等的就是这句话。

当即上前弯腰一拱手,郑重其事道:

“师父,王府虽是富贵之地,但徒儿从小便不喜这般爭名夺利之所,只想隨师父回终南山重阳宫修行,学得修仙得道真本事!”

这是杨不负的心里话。

或许是他这几日觉醒了黄裳天赋、在修炼全真心法的时候已入“忘我之境”的缘故,愈发不喜欢呆在赵王府天天犬马声色度日,反而对沉浸於个人修行更添兴趣。

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天酒地,哪有修仙得道这种事情迷人?

常人也许不能理解。

可若一旦进入了“忘我之境”,真正体会到那种坐忘无我,与道合一的浑然状態,实在妙不可言。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比那一哆嗦的快乐还要成百上千倍,只要感受过这种境界的人都会乐此不疲的去修行。

何况赵王府毕竟是金人之地。

无论前世今生,他呆在这里都並不舒坦。

与其如此,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隨著丘处机西去终南山上修行更逍遥自在。

丘处机闻言心中也是欢喜。

暗忖这杨不负果然与全真教极有缘分,生於富贵却能甘於清贫,这是修仙大才啊!

想昔日的释迦牟尼正是二十九岁时捨弃的王室生活,在菩提树下坐化成佛,其实也是因释迦牟尼是千万中无一的绝顶高手,在修炼內功时已渐入无我之境从而感悟先天大道,愈发瞧不上红尘中的那般爭名夺利之事了。

全真教之人虽都是以道教形象示人,但其教义是释道儒三教合一,这个故事典例用於此处简直再合適不过了。

只不过......

“你想清楚了?你若隨为师去终南山出家为道,你娘可同意?”

丘处机同时也有些为难。

主要是杨不负是杨铁心的后人,加以那杨康又不中用,倘若带著杨不负回了终南山出家做道士,今后忠肝义胆的杨家岂不是绝后了?

何况包惜弱是肯定不会同意自己儿子出家做道士的。

杨不负知道他心中所想,道:

“我娘那边自是不同意,师父暂且收我做俗家弟子吧。”

“应无所望而生其心,若真有缘,今后待时机成熟自有造化。”

自有造化!

这四个字往往是佛道两家的通用公式。

意思就是够了,现在就別说这些没用的了。

一切皆有定数,以后的事情都是註定好的,你等以后就知道了。

如果蒙中了,那就是大师神机妙算;

蒙错了,那就是你这些年来修行不到家导致折损福报,命数已衰弱。

主打的就是一个神秘谜语人。

与那些江湖上所谓的“神医”给孕妇吃定胎丸,一颗定胎丸卖得三钱银子,生下男孩来就是灵丹妙药,生下女孩来就全额退款。最后退了女孩的钱又赚了男孩的钱,白白套钱还赚了神医名声的骗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