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物去留(1/2)

高湛被祖珽戳破偽装,立刻红温,当即要扑杀祖珽。

祖珽这下慌了,大喊:別杀他,陛下得美名;杀了他,他得美名;陛下想得美名,就別杀他,他还会炼金丹。

高湛或许被金丹之名唬住了,放了他一马。

祖珽刚被放开,又嘴贱道:“陛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只可如何?”

高湛血压又上来了,怒道:“尔自作范增,以我为项羽耶?”

祖珽摇头,陛下怎么比得上项羽呢?项羽率乌合之眾,五年成就霸王之业:陛下不过借了父兄之力,才能有今日地位。

接著他又说,別说范增了,张良都不如他。(“蕞尔张良,何足可数”)

高湛:……

此后祖珽被流放光州,双目失明,直到高湛去世后才被起復。

起復后,他通过討好陆令萱,居然又和昔日仇敌和士开混在了一起,和士开也颇为敬重他。

歷史上,高儼、斛律光之死,也与祖珽有关。

他以“周公诛管叔,季友鴆庆父”之语坚定了高纬杀高儼的决心。

他不仅在那句“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上二次创作污衊斛律光,又出计助高纬捉拿、杀害斛律光。

这样看来,他似乎又是一个佞幸奸臣。

然而,在他大权独揽时,他又试图整顿吏治、重整政事,却因恶了陆令萱而被外放北徐州。

北徐州任上,正逢太建北伐,他用空城计,並亲自领军退之,最后卒於任上。

综合来看,祖珽其人不仅是个怪才,还是个神人。

虽然他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但鑑於其劣跡斑斑,冯子琮实在不想提起他,便將其略过。

如今高儼亲口过问,他也就较为客观地评价了一下:颇具才干,私德有亏。

也是暗中表示自己对此人不看好。

高儼也没有决定好如何处置祖珽。

只是鑑於他太能整活,又是北齐后期为数不多的名臣,故有此一问。

他想了想,问冯子琮:“我欲以赵彦深为太傅,徐之才为司徒,唐邕仍为尚书左僕射,崔季舒为中书监……”

“至於祖珽——此人暂且不管,如何?”

“殿下明鑑。”冯子琮赞道。

赵彦深原为司空,升为太傅,虽是虚职,也足够表示高儼对这位六朝老臣的尊敬。

而徐之才则是明升暗降,从掌管实权的尚书令变为司徒。

唐邕仍为尚书左僕射,屈居原为尚书右僕射的冯子琮之下,但以他与和士开密切关係,能保住原职就不错了。

崔季舒为中书监,即中书省高级官员,地位略高於中书令。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尚书、门下、中书与后世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权力並不相同。

不像后世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统领其他二省。

目前北齐朝堂中,三省的排名从大到小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中书省排在最末,主要负责政令传达,但高级官员中书监、中书令也算一步踏入了权力中枢。

高儼升崔季舒为中书监,一方面是为了后续提拔他。

另一方面,昔年高澄参政时,一开始所任正是中书监,而崔季舒为中书侍郎辅佐高澄。

如今高儼命他为中书监,他必知高儼提拔他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祖珽现为秘书省长官——秘书监。

秘书省的“秘书”二字与后世之意不同,该机构大致相当於今天的国家档案局加上国家图书馆。

其权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高儼认为此人仍是可用之人,但暂没有想好其去处,那就让他继续秘书省待著。

“至於尚书右僕射之职,暂时空缺。”高儼最后下达指令。

冯子琮称是。

经过两人一番討论,最终朝堂的局面大致与高儼设想相同:

將高纬、和士开死忠及无用之人或明升暗降,或去职清算;

不追究一部分曾经跟隨过他们之人的责任;

对原先被打压、又有真才实学之人加以酌情提拔。

相当於分化了原有的利益集团(虽然本来就不稳固),又拉拢了一些对原本局面心怀不满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