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再定朝政(1/2)
尚书台中,高儼让冯永洛向其报告之事再度告知冯子琮。
冯永洛遂简明扼要將此事复述一遍。
冯子琮听后,沉思一会儿道:“和、陆党羽虽眾,但多树倒猢散之辈。只需詔令其罪状,命各司按律清查即可,不可再兴大狱,徒增人心惶惧。”
“正该如此!”高儼深以为然,“首恶已除,余者以稳为主。明日你便擬旨,公告和、陆罪状,一切依朝廷法度来办,胁从者酌情不问。”
“一切依朝廷法度来办”,指该杀的杀,该被抄家的抄家。
此时绝非心软之刻,必须以雷霆手段震慑诸臣,確定自身的权威。
而“胁从者酌情不问”,则颇有讲究。
说白了,和士开用事多年,朝堂上下或主动或被动帮助过其行径的不知有多少。
“酌情”则意味著:我知道你们之前闹得有多欢,过去的事情不再多加追究;但如果以后再想搞事,別怪我拉清单了。
虽然释放了宽容不追究的政治信號,但通过模糊的“酌情“二字保留生杀大权,形成一种未知的威慑力。
所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当於变相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又同时稳定人心——不加以威胁,他们反倒不会安心。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高儼转头对冯永洛说:“我与令公所言,你皆如实告知两位领军。”
冯永洛应下,隨后告退。
冯子琮望著其离去背影,若有所思。
高儼看到他面上表情,遂问:“令公以为如何?”
“厙狄司空大概欲致仕了。”冯子琮突然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高儼立马知晓其意。
厙狄伏连作为临时加入的政变同伙,虽立下功勋,却是半被胁迫的。
加之他作为统领禁军的领军將军,理论上应该对皇帝保持绝对忠诚,但却参与高儼造反之举。
不说高儼能否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就是他自己心中也未必释怀。
如今被封为司空,虽无实际权责,仍位列三公,因此萌生退意。
冯永洛应是其欣赏、信任之人,厙狄伏连藉此机会將其举荐给高儼。
若其得到高儼赏识,一可向高儼表示自己的忠心;
二来,冯永洛必然承其举荐之恩,將来自会回报。
而高儼也看出这一点,便让冯永洛自行向冯子琮匯报,自是有提携之意。
高儼点点头:“冯都督相貌非凡,日后可擢拔之。”
说到“都督”之时,高儼忽然想起,这个冯永洛正是歷史上亲手斩杀和士开之人!
歷史上那个高儼大概没有自己这般强势,政变中用兵之事大概由厙狄伏连具体安排、策划。
应该就是他派冯永洛在御史台將和士开斩杀。
而自己下令高舍洛埋伏在御史台,倒是让冯永洛失去了立功的机会。
不过又因如何处置和、陆同伙一事上,他进入了高儼的视野。
需要注意的是,“都督”一职可大可小。
如“宇宙大將军”侯景的“都督宇宙诸军事”,其实就是权臣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理论上號令天下兵马。
高儼的“都督京畿军事”则是首都军区司令——京畿大都督,號令京畿军士。
而冯永洛虽也是都督,其前面名號史书甚至都懒得记,只说是“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和士开)”。
故高儼先听其名,並未意识到其就是斩杀和士开之人。
毕竟史书上对其描述就寥寥几笔,又是“都督”这个十分模糊的官职。
直到將其与厙狄伏连关係、职位等等联繫起来,才想起此事。
冯子琮听高儼称讚之语,明白他意欲接受厙狄伏连的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