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晋公府上(1/2)

听到冯子琮忽然提起自己,原先在一旁沉默不言的张雕先是一愣。

见高儼目光袭来,张雕微微苦笑:“臣虽以中书令之职暂摄中书省,然吏部尚书品级与臣相同,不敢有所多言。”

但他隨后又说:“昔年文襄摄吏部尚书,殿下亦可效仿之。”

高儼想了想,好像还真是。

当年高澄以中书监执掌大权前,便是以吏部尚书之职沙汰诸官,拔擢才学之士。

自己目前是太保、京畿大都督,理论上是没有人事权的。

加自己为吏部尚书,以后任免之事更加合理。

他於是頷首称是:“便依卿所言。”

……

却说此时,北周长安城中,晋国公府上。

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正读著从玉壁前线先后传来的两封书信。

宇文护年近六十,身姿伟岸,髮丝如银,鹰视狼顾。

一旁眾人皆静静围观,不敢出言叨扰。

许久之后,宇文护放下那两封信件。

连忙有人上前问道:“大冢宰,玉壁所言何事?竟如此急切?”

又有人道:“可是东夷欲挑衅战事,故玉壁连发两书以求援?”

宇文护双手一按,眾人只得耐下急切的心绪,等待著大冢宰的指令。

待眾人安静下来,宇文护赫然起身,长身直立,手执那两封信件在耳边,目光炯炯。

他沉声道:“韦孝宽在书信中言:齐人朝堂顛覆,齐主高纬被囚,其弟高儼当政,纲纪败坏,民心苦之,此乃东出之绝佳时机。”

此言一出,堂中顿时一片譁然。

“高纬小儿被囚禁了?”

“高儼是谁?”

有人大喜:“此言如实,乃我大周天赐良机!”

亦有人以轻蔑、不屑语气:“高纬小儿都已经如此荒唐,其弟恐怕也不遑多让。”

一时间府內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宇文护面色不变,目光静静观察著在场所有人的表现。

柱国大將军、蜀国公尉迟迥见状,率先出列,抱拳道:“如大冢宰所言,齐人同室操戈,必御敌空虚。那高儼初掌大权,立足未稳,当趁此机会速发大军,东出玉壁,直逼晋阳、鄴城!”

“彼內忧惧未消,吾军击之以疾,摄之以威,或可一举而克!”

隨后他又说:“臣请为先锋,必破之!”

他话音刚落,立即有人附和:“尉迟柱国所言甚是!良机稍纵即逝,岂容小儿整顿?”

卫国公宇文直却道:“大冢宰,诸位將军。那高儼既能在一夕之间顛覆朝堂,其心机手段不可轻视。”

“且齐人有段孝先、斛律明月、高长恭,皆勇冠三军、长於用兵之人。朝纲虽乱,晋阳不改城坚池深,非易攻之地。我师贸然进兵,若攻坚不利,恐反折士气。”

宇文直的话如一盆冷水。

段韶、斛律光、高长恭的威名,在场诸人或有耳闻,或亲临阵前。

宇文护的目光在眾人脸上逡巡,最终落在了一直一言不发的大司马、齐国公宇文宪身上。

他问道:“毗贺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宇文宪上前一步,深揖道:“稟大冢宰,臣无言。”

宇文护似是料到了他的回答,也不多言。

他高大的身影带著迫人的威压,目光锐利如刀,扫视著堂下诸將,缓缓开口:

“高儼小儿,纵有手段,不过朝堂倾扎,何足道哉!”

“齐有猛將,我大周亦有诸君!晋阳城坚,又岂能比我之玉壁?”

“若我大军压境,鄴城再起波澜,军心一动,虽有猛將、坚城,破之必矣!”

堂下眾人绝大多数面露喜色,唯有宇文直则面色阴晴不定,宇文宪淡然处之。

宇文护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著不可动摇的决断:“传令!即刻上书商议用兵之事,速整兵马粮秣。令前线诸军加强戒备,探查虚实,整装待发。”

“另,遣使分往突厥、陈,商共討齐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