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內忧外患(1/2)
秋夜渐深,铜炉中逸出的檀香在王府书房內氤氳缠绕。
高儼仍在书桌前翻阅著祖珽、张子信信呈上来的一些报告。
李英娥立於高儼之侧,黛眉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袖缘锦纹。
望著高儼俊美的侧脸,她终是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问道:
“大王……此番周寇来势汹汹,未知大王可会亲临阵前督师?”
高儼正俯身端详案上书信,闻言指尖一顿,烛影在他稜角分明的侧脸投下冷峻的弧度。
他未直接应答,反抬眸审视李英娥:“妹妹此问,是从何处听得此事?”
李英娥对上那双锐利的眼,心头微凛,她斟酌字句:“非独妾身听闻。鄴城內外皆在议论,言说玉壁危局,殿下或需亲征以定军心……此事街头巷议,已是风声四起。”
“风声四起?”高儼眸光骤冷,殿內烛火忽地一晃。
他霍然起身,袍袖带起一阵冷风。
“我尚未决断,何人竟敢散布此等言论?”
——內里必有蹊蹺!
望著高儼不悦的脸色,李英娥微微一缩,眼中含雾,似是担心此言惹怒了高儼。
高儼察觉到她的动作,脸色稍缓,安慰道:“此事並无大碍,只是近日公事繁重,使我心情不佳。”
好言稍稍劝慰了她一小会儿,小姑娘眼中雾气终於散去。
高儼安抚罢李英娥,看著她略带忧愁的稚嫩身影消失在迴廊尽头,方才那点强自维持的温和尽数敛去,面沉如水。
亲征这件事,在不同时期的意义完全不同。
有的是君主本人拥有军事才能,故亲自领兵作战;
有的只是让君主作为吉祥物,激励士气。
而自高欢以来,东魏、北齐每一代高氏掌权者都有过亲征的事跡。
高欢、高洋就是前者,高演、高湛则是后者,高澄介於两者之间。
甚至连高纬本来都会亲征,虽然他那次亲征中的各种微操,成功將整个国家送了出去。
但无论如何,亲征都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缺陷——那就是君主必须得离开都城,前往前线。
高儼立於窗前,月色清冷,將他的身形拉得细长。
李英娥带来的消息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搅动了他心中的波澜。
“亲征?风声四起……”高儼咀嚼著这两个词,眼中寒光闪烁。
一股强烈的危机感骤然攫住了他。
这绝非偶然!
他尚未在朝堂上透露半分亲征之意,何以民间竟已“风声四起”?
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有意煽动、推波助澜,企图製造舆论压力!
目的何在?
高儼的目光扫过夜色沉沉的宫闕屋檐,瞬间锁定了最危险的可能——鄴城!
有人想趁他亲征离开都城之机,在后方生事!
高纬虽然已被幽禁,甚至成为废人,但其身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隱患。
一旦他离开权力中心鄴城,那些隱藏在暗处的势力,无论是念及旧主的拥躉、心怀不满的勒佛受损者,还是图谋拥立之功的投机之徒,极有可能利用高纬这面残旗兴风作浪,甚至酿成宫闈之变、顛覆政权!
“必须提防!”高儼心中警铃大作。
他决不允许自己在前线与周军浴血奋战时,后院起火。
思虑电转,他迅速权衡利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