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坚城金墉(1/2)
不再此处过多停留,高儼一行策马前行,马蹄踏过破碎的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迴响。
不多时,眾人行至一片宏阔的宫城区域。
前方,一座高大的门楼映入眼帘,虽经风霜,结构尚存,门额上斑驳的字跡依稀可辨——“千秋门”。
高儼勒住韁绳,目光深邃地望向那熟悉的门楼。
不久前,也是鄴城的千秋门前,他发动了那场政变,亲手扭转了鄴城的乾坤。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惊心动魄的夜晚、刀光剑影的交错、以及决定命运的一刻,仿佛就在昨日。
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在他俊朗的面庞上一闪而过,旋即被深沉的坚毅所取代。
前路艰险,不容有片刻鬆懈。
未作过多停留,队伍继续前行。
他们穿过千秋门,又途经略显残破的承明门,视野豁然开朗。
前方,一座造型独特、扼守险要的城池矗立於洛阳城西北角。
其势险峻,城垣高耸,望楼森严。
这正是北齐防御洛阳、抵挡西面周军进攻的第一线核心要塞——金墉城。
马蹄踏在通往金墉城的道路上,卫戍的气息愈发浓重。
唐邕望著那雄踞高处的城池,脸上露出感慨之色,对高儼介绍道:“殿下,此城即金墉城,乃曹魏明帝始建,自曹魏时起,便是洛阳西北的制高要塞与离宫禁院。晋惠帝曾被囚於此城。”
唐邕的声音带著一种歷史的厚重感,“曹魏、晋、元魏诸朝皆曾增筑修缮。而今,此地乃是我朝拱卫洛阳,直面周寇铁蹄的要塞!”
高儼微微頷首,唐邕所言,他心知肚明。
方与自己会面的兰陵王高长恭,其最为人称道的传奇之一,就是邙山之战中率仅仅五百精骑,如天神下凡般在此城下,以奇兵冲阵,解了周军对金墉城之围!
那首传唱四方的《兰陵王入阵曲》,正是因这场解金墉城之围的壮举而作。
不仅如此,他更知道这坚固的堡垒背后,在未来漫长的歷史长河中还將见证更多的兴衰。
隋末之时,天下大乱,梟雄李密便是在此城拥兵称帝,建立了政权。
高儼收回思绪,目光落在眼前这饱经战火洗礼,此刻却如同铁铸般静穆的堡垒上。
《伽蓝记》有云,此城“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去,有如云也”。
如今一观,其气魄果然名不虚传。
金墉城地处洛阳西北角,直面周军。
宇文宪的周军虽暂据河阴,但对洛阳的覬覦始终未消。
金墉城作为屏藩,扼守著通往洛阳內城的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今日正是因此亲身前来,慰劳守城士卒,鼓舞士气。
城头的瞭望塔上,士兵的身影清晰可见,如鹰隼般警惕地扫视著周军可能来袭的方向。
高儼一行靠近城门,金墉城守將早已得讯,率眾在门前肃立恭迎。
墙砖遍布箭鏃凿痕,沟壑间凝结著深褐色的痕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