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糊名誊录(1/2)
第103章 糊名誊录
“陛下,当即开科,是否有些操之过急?”卢潜问道。
高儼摇头,这次科举如此仓促,不是因为其他因素,而是因为他急於用人。
正等著这次科举完,选出想用之人,才能稍稍稀释原本朝中的陈旧迁腐的氛围,进而推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他挥挥手,驳回道:
“我意已决,首届进士科殿试,须於春耕农隙之后立行,最迟不得过下月望日!崔季舒—”
崔季舒精神一振,踏前半步:“臣在!”
“擬定试题,暂为尔中书省之责。”高儼目光锐利,“我早言明:不考空谈虚文,唯求实务真知!农事水利,刑狱诉讼,边境军备,皆乃重中之重。你与张雕,可据此分別策论题目。”
崔季舒道:“还请陛下为例。”
高儼略作沉吟:“或言地方水旱蝗应对之方,或析田亩爭端积弊之由,或论边军粮秣转运之策—具体题目,由尔中书擬定初稿,务必切中时弊,能观士子识见、胸襟与治事之能。三日內呈我御览!”
“臣遵旨!”崔季舒肃然领命,心中飞快思量著如何命题方能既合圣意,又不至於让习惯藻饰的士子无从下笔。
“卢潜一”高儼转向卢潜。
“臣在!”
“试中纪律,暂为尔门下省职责。”高儼语气斩钉截铁,“修文殿可设为试所,届时士人皆在此殿中参试。当日,你亲自坐镇,命金吾卫於殿外整备,殿內安置监察吏员数名。敢有交头接耳、传夹带者,立时锁拿下狱,严惩不贷!务使肃然无哗,以防奸弊。”
“此外,”高儼接著道,“为防止人情请託、串通关节。所有考生卷毕,卷首考生姓名、籍贯、荐举人等信息,须立即由你门丁下省指派专更,当场以厚纸糊封严实,加盖火漆印记,不得丝毫泄露!此可称为“糊名』。”
此言一出,崔季舒与卢潜俱是一凛。
糊名。
此等隔绝阅卷者知悉考生身份之法,闻所未闻!
卢潜压下心中震动,恭敬问道:“陛下圣虑深远!糊名之法,確为杜绝人情关说之良策。然糊名之后,若遇阅卷官识得考生笔跡——”
高儼似乎早料到有此问:“还有一法,誉录!糊名密封之卷收齐后,由门下省选派可靠之书记官多人,將每份考卷內容尽数誉抄一遍!只留糊名时的火漆印记编號与原卷对应。最终送至我与阅卷官案头的,只许是这些誉抄卷!笔跡?任他王右军再世,也休想从抄本上看出丝毫端倪!”
卢潜与崔季舒彻底拜服。
糊名,誉录。
陛下为了確保考试之“公”,竟已虑及如此深细?
此两法一出,无论贵贱亲疏,文章高低便成了唯一的评判標准!
他们却不知道,往后的考生作弊手段之千奇百怪。
如在卷首、卷末之处写上约定好之语,上下打点偷偷打听得考题,甚至直接將主考官买通。
作弊和反作弊的手段互相疯狂內卷,左脚踩右脚上天。
不过,鑑於这是初次科举,较为寻常的反作弊手段“糊名”、“誉录”大概已经够用。
当然,高儼提出此事时还有些微微心虚。
按道理来说,他让崔季舒稍稍提点李德林只是也算的上作弊行为。
如今刚上车就把门关上,是否有点过於双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