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洛阳悟道(2/2)

林平之身人隨刀走,在劈砍的缝隙中穿行。间或反击的一刀,如狂风过境,似风捲残云。

王伯奋、王仲强心中大骇,这个许久未见的外甥,刀法竟如此犀利。金刀的大力劈砍在对方绣春刀水银泻地般的刀光前显得笨拙,各处要害处掠过的寒意让他们心惊!

林平之见时机成熟,一记“破风斩”攻向两位舅舅,王伯奋、王仲强急忙躲避时,却发现林平之已经收刀入鞘。

“多谢舅舅手下留情,平之已然力竭,不能再战了”林平之抱拳行李,表现的气喘吁吁。

王伯奋、王仲强冷汗涔涔,王元霸震惊难言。他看得分明:林平之刀法精妙,內力充沛,丝毫不像力竭的样子。

“好刀法!”王元霸声音乾涩,“这就是你和千户大人所学?”

林平之点头应道:“正是,平之浅薄,不及苏大人万一。”

正在金刀王家被考校刀法的林平之,还不知道他万分推崇的千户大人已经登上了巍峨的洛阳城楼。

本来守城兵卒看到生人朝著城楼信步而来,还在大声喝止但当苏驍拿出锦衣卫千户的腰牌在他们眼前一晃,守城將领就来亲自带他登上城墙了,还不忘叮嘱千户大人一定要小心脚下。

苏驍的手掌,缓缓贴上那布满岁月痕跡的城墙。作为一个跨越时空的旅者,眼前的明代洛阳与记忆中史书里的“神都”在时空维度上奇妙叠合。

眼前,是明代洛阳城熙攘的市井,贩夫走卒的吆喝,车马的喧囂,空气中瀰漫著烟火与尘土的气息。这是“今”,是他立足的现实。

可他的记忆里还有一个洛阳,那是史书中记载的洛阳,是胡商驼队络绎不绝,万国来朝的恢弘气象;是汉魏洛阳的铜驼荆棘,金戈铁马的悲壮;是周王城洛邑的肇始,礼乐初成的庄重。这些属於“古”的磅礴画卷,並非虚幻的想像,而是以另一种“真实”烙印在他灵魂深处的印记。

这座城,本身就是一部活著的史诗。他站在这里,一个异世的灵魂,真切地感受著脚下这片亘古不变的土地。巨大的疏离感与奇异的归属感交织,让他有些恍惚。苏驍在古与今的对冲中,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触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在他心中迴荡,不再是简单的感慨,而化作了一种直指本源的叩问:

古与今,真的涇渭分明吗?

空间的距离,在时间长河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我,站在时空的交匯点,是过客,还是锚点?

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感与渺小感同时攫住了他。他仿佛置身於一条奔流不息、贯穿古今的浩瀚长河之中,河水是时间,河床是空间。他在水流中,被裹挟著前进,却又因那超脱於这条长河的“外来者”视角,隱隱触摸到了河水流淌的某种韵律。

识海深处,仿佛有一声清越的钟鸣响起!

他体內原本生生不息、流转自如的先天真气,在这一刻仿佛受到了某种宏大意志的牵引,骤然加速!真气运行的轨跡不再局限於固有的经脉线路,而是开始自发地模擬、呼应著那被他“感知”到的时空长河的韵律。

他的精神无限拔高,仿佛脱离了躯壳的束缚,俯瞰著这座古老的城池,俯瞰著奔流的洛水,俯瞰著沉默的邙山。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一炷香。

苏驍缓缓睁开了眼睛。

周身那原本因先天境界而自然散发的锐利气息,此刻竟內敛到了极致,如同深藏於鞘中的绝世神兵,光华尽敛,却更显莫测。

他轻轻收回贴在城墙上的手,似乎还沉浸在千年岁月的余温与沧桑。体內奔腾的真气已然平復,但流转之间,更加圆融如意,生生不息中多了一份浩瀚的底蕴。

先天之境,已然稳固,更向前踏出了坚实而玄妙的一步,触摸到了一丝更高意境。

这次洛阳之行,还未见到那位绿竹巷中的圣姑,便已有如此意外收穫。这千年古都,果然是他的福地。